吹捧胡适的原因
本文不是为了纠结胡适是“好”还是“坏”的立场之争的,而是寻找吹捧胡适的原因的。
人们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演进而产生偏差,所以对一个人的客观评价,最好是由来自其同时代人的评价,如评价两汉的优劣对比,《出师表》就可以作为一个权威性的证据。
一、盖棺定论的权威性。
对于胡适的盖棺定论。教员的原话:“卖国有理的文化,都叫买办文化,或帝国主义文化,汉奸文化,买办文人胡适,汉奸文人周作人之流,就是推行买办文化的代表人物”;蒋介石的私人日记中胡适的评价极为负面,称其为“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卑劣之政客”,甚至将其人格比作“野犬之狂吠”。蒋介石认为胡适在文化上过度西化,损害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时批评其在政治上缺乏原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请注意,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已经是美国的代理人政府,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评价,可见真实情况更加不堪。
这两位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更替的合法政权的最高领袖。其视野和格局至少超出了大部分的普通人,且与胡适生活在同一时代,亲眼见其言行举止。这才是最权威的评价。与他们相比,现代人对胡适的理解都是来源于“二手资料”
谈胡适的历史地位,要从中国近代史谈。中国的近代新文化运动,性质与欧洲启蒙运动基本一致,但方向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反宗教”为目标进行的一种人文主义探索,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主要是以“反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和照搬。如果真实理性的看待,“民国大师”们大多私德有亏,学问和见解多有瑕疵和局限性。当然在国家危难、社会更替之际,也不能对他们求全责备。然而因此,对他们的历史地位的判断,就不能仅从他们的观念和贡献来评价,而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立场。
这里面,大量的仁人志士的立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师夷长技以自强”。但胡适不一样,他是要“师夷长技以自杀”然后“师夷长技以跪下”。
二、为什么要吹捧胡适。
在我接受教育的整个阶段,极少接触到关于胡适的信息。实际上按照正常情况,这就应该是他的历史地位: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可值得说的。
那么吹捧胡适能起到什么效果?我们来做一个筛选:
1、教员对胡适持负面评价,吹捧胡适可以反教员;
2、蒋介石对胡适持负面评价,吹捧胡适可以反蒋;
3、汪精卫评价胡适“先生之所见,与在下不谋而合”。陈公博、周佛海对胡适的评价极高;吹捧胡适,可以为汉奸正名,但又不落汉奸之实,因为胡适可以算是没来得及当汉奸;(可以比照一下,吹捧胡适的人对秦桧的评价应该也是“与众不同”的)。
4、近卫文磨和冈村宁次、东条英机对胡适大加赞赏。吹捧胡适,可以“亲日”;
5、蒋家父子在台湾期间,对台独分子判死刑三人,判刑千余人,镇压台独势力的力度很强,这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共同点之一;反蒋最激烈的,实际上是台独分子;
6、胡适主张全盘西化,并且后来将其改为“充分世界化”(是不是跟“融入世界”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论。
这几乎是一目了然的,吹捧胡适的源头群体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反共、反华、台独、媚外、亲日。确定这个范围,直接就可以确定,吹捧胡适的群体的源头,就是台独分子。
拿着这个结论找证据,大家可以去某音上尝试一下,关于台湾“净土文案”与胡适“大师”文案的风格,高度近似,再看看那些文案底下的机器人评论区,往往还有意外的惊喜。
我们如果再温和一点,可以确定,在大陆吹捧胡适的人,大多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
1、认同“普世价值观”,认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方向和模式,对“自由民主人权”有宗教式崇拜;
2、对现有自身状况不满,从而引申到反制度,但并非追求正义公平,而是因为自身不是既得利益者;
3、推崇“独立思考”但能力不足,主要通过“为了反对而反对”以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立”性;
4、领狗粮做任务的和趁没停电挂梯子过来装“大陆南\北方人民”坐“捷运”上班的;
5、被洗脑的耗材。
6、常识缺陷,对胡适的一些只言片语断章取义或者只了解个皮毛就当做偶像崇拜的;
各位可以对号入座了。
那么,胡适到底有没有贡献呢? 拜托,即使是一个坏掉的表,每天还有两次准时的时候,但你总不能只靠那两个准点来掩盖那是一个坏了的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