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中深化改革的“一棵树理论”

改革的顶层设计其实不要想象得太复杂,改革犹如种一棵树。改革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已,如果将这个系统工程看成是一棵树,这树名就叫“改革树”,那么就比较容易看清了,哪些当改?哪些该如何改?你只要会种树就OK啦,问题是会不会种树,这才是问题所在。

这棵树是这样的一棵树:它以“环境”为土壤,以“对外开放”为空气,以“国民精神品德与文化素养”为根须,以“分配”为主干,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保护消费者权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共四项为四条支干,以“互联网”为肥料,“人民群众”是水分,没提到的就当枝叶吧。当然枝枝叶叶总相连,象垄断既连着“分配”又连着“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连着“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就是不能将其当成主干与支干对待,可以想象垄断这根枝条生长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这支干之上,但又与“分配”主干、“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支干勾搭在一起。

一棵树要成长成参天大树,土壤、空气与根须是基础。所以首先就要改良好土壤,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土壤坏了,再怎么折腾都是白搭,因此,当前需要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种依靠卖初级产品换取外汇储备的策略必须舍弃了,那种不重视资源税的做法要改变了,那种环保局缺乏权威的状况应该改变了。总之,是一切要为环境保护让路,而不是让环境保护开绿灯。一棵树成长的空气,主要是气候稳定,不要今天是急风暴雨,明天就是大雪遮天,后天又是桑拿浴,所以,对外开放政策要力求稳,切忌反复无常。树的根须越多越茂盛对树的成长就越有利,要求国民的精神品德与文化素养要高。

一棵参天大树,主干是最大的功臣。“改革树”能不能茁壮成长,在基础条件满足后,就看“分配”这个主干能否成长壮大了。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建立经济特区,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无一不是可归结为“分配”领域的改革。“分配”的成功就能带来改革的成功,“分配”的失误就能带来改革的失误,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所以,今天的改革,同样要抓住“分配”这个牛鼻子以引领全面深层次改革方向与进程。

“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保护消费者权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共四项为依附于“分配”主干上的四条支干,这四条支干同样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虽然牵动的效果没有“分配”的效果大,但枝干也是“干”,不象抓其它的那些枝枝叶叶。如果说“分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的话,“土地制度”就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当前全面深层次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抓“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棵树顺利成长需要养分,那就是肥料,肥料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配比不恰当也不行,所以,“互联网”这样肥料也是需要改革的。现在的“互联网”是配比不恰当,要调整内容这个配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树的水分,也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民群众恰如其分地参与到改革中来,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追求。

(备注:这是笔者十多年前写成的文章,系首次公开发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