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号:2025年3月6日海外安全风险日报
一、中国留学生安全
1、3月6日,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英国伦敦市中心刑事法庭的陪审团裁定,27岁留英中国博士生邹某被控2019年至2023年期间,涉嫌在伦敦下药性侵10名女性。据悉,邹某于2017年9月赴英国留学,两年后获得伦敦大学学院(UCL)工程硕士学位,随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检方指控,邹某在社交平台上使用化名,通过微信及交友应用与其他中国留学生建立联系,随后邀请她们到他位于伦敦的公寓喝酒,并趁机给她们下药以实施犯罪。因邹某在作案时使用了隐藏摄像机,有9名受害者的案件都留有视频证据。目前已知2名受害者的身份,而剩余的8名受害女性仍然下落不明。目前邹某面临35项罪名指控,包括11项强奸罪、3项偷窥罪、12项持有极端色情作品罪、1项非法监禁罪以及8项持有管制药品意图供应罪。
2、3月5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洲和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CA ANZ)、澳洲注册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及公共会计师协会(IPA)联合宣布重磅消息,自2025年3月5日起停止运行实施多年的"会计职业年计划",并于2026年5月1日全面终止。据了解,该计划曾为国际商科留学生提供5分的移民加分、职场实践及专业认证等核心支持,2018年参与人数达7122人。该消息引发华人留学生群体震荡,社交媒体涌现大量"移民希望破灭"、"前期准备付诸东流"的焦虑声音。根据现行政策,已注册学生仍可完成课程,但新申请通道即将关闭。由于该计划终止或影响会计行业人才输送,机构也在呼吁政府协同制定替代方案。
二、中国公民海外旅游安全
1、3月5日消息,近日,日本酒店业曝光一起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该酒店员工称,一中国家庭退房后房间浴缸被粪便堵塞,恶臭弥漫,导致酒店损失房费及额外清洁成本。类似情况并非孤例,去年大阪某民宿亦曾曝光中国游客退房后房间如“垃圾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发生在中国游客身上,日前一名澳大利亚女游客因在滑雪场违规吸烟,与一名日本男子发生激烈争执,女游客的同伴甚至威胁动武。随着日本旅游复苏,东京、大阪等热门城市游客激增,乱扔垃圾、深夜聚会、堵塞交通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生活秩序,导致居民不满情绪加剧。在此提醒中国游客,尊重当地法规与文化是游客的基本素养。
2、3月4日,据泰国旅游与体育部公布的最新旅游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至3月2日,外国游客赴泰人数已达7,021,344人,中国游客数量仍居首位。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和印度依然是泰国主要客源国,中国游客以1,053,138人次居首,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和印度。然而,过去一周(2月24日至3月2日),受穆斯林斋月临近及冬季旅游旺季结束的影响,国际游客数量出现回落,其中中国减少10.30%,马来西亚游客减少25.47%,印度减少16.27%,俄罗斯减少4.72%,韩国减少2.69%。
3、3月6日消息,意大利一中国公民因无证驾驶被罚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9117元)。据报道,这名中国男子驾车途经雷扎托镇(Rezzato)警方临检卡点时,主动以意语“ciao”(你好)向执勤警员打招呼,试图营造友好氛围,反因举止异常引起警方怀疑。警方随即将其拦停,要求出示驾照。男子起初辩称“忘带证件”,但经核查发现其从未取得合法驾驶资格,属无证驾驶。警方对该男子处以5000欧元高额罚款,并依法扣押其车辆。提醒中国公民,意大利法律对无证驾驶处罚严厉,在意驾驶须严格遵守交规。
三、中国公民出国务工及中资企业海外安全
1、3月6日消息,西班牙警方在格拉纳达逮捕了一名32岁华裔男子,其涉嫌持刀刺伤自己55岁的西班牙籍岳母,被指控故意杀人未遂。据警方调查,案发时间是2025年1月底,案发地点位于格拉纳达市中心的一家商铺。嫌疑人与岳母因房产买卖问题发生激烈争执,随后他掏出藏匿的厨房刀具,刺向岳母颈部,导致对方受伤、大量出血。行凶后,嫌疑人迅速逃离现场。救护车随后赶到,将受害者紧急送医治疗。警方经过紧急行动,在短时间内成功逮捕了嫌疑人。目前,警方已正式以故意杀人未遂罪名对该男子进行起诉。
2、3月6日消息,意大利帕尔马一家华人商店因非法销售致癌洗护产品被查,华人店主面临监禁。据报道,帕尔马金融警察在对这家华人商店的检查中,发现店内有88种在售洗护用品含有致癌物质Lilial(丁苯基甲基丙醛)。Lilial被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列为致癌和有毒物质,自2022年3月起被禁止在欧洲使用。该华人商店非法销售的致癌洗护产品包括香水、沐浴露、洗发水、面霜、肥皂等,这些商品由合法企业生产,但已被生产企业依法召回。据检查人员推测,这批产品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目前华人店主被控销售有害健康的产品,如果罪名成立,将面临1-5年的监禁。
3、3月5日消息,近日西班牙一名华人商贩被捕,其涉嫌从中国进口2欧元(约合15元人民币)面值的假币并将假币投入流通。经调查发现,该名商贩通过"家居摆件"及“装饰品”伪报进口1万枚高仿2欧元硬币,利用集市流动销售之便,以找零方式将假币投入流通。调查始于今年1月21日,当地海关截获来自中国的可疑包裹,X光检测发现内含数百枚2欧元假币。经追踪发现嫌犯还涉及三个同类包裹,警方联合税务局突击搜查,现场查获涉案全部假币。
四、中国外交部安全提醒及预警
1、3月6日消息,近日,刚果(金)部分省份正采取措施打击非法矿产品交易,并强制拆除一些收矿的交易点,此举导致手采矿从业人员与刚执法人员发生冲突,部分区域交通瘫痪。中国驻刚果(金)使馆再次要求在刚中资矿业企业及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刚相关矿业法律,通过合法渠道收购矿产品且须持有合法矿产品贸易许可证,并依法纳税。不得规避环保法规和社会责任。中国驻刚果(金)使馆提醒在刚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防范举措,积极发挥大联防机制互助互保作用,处理好与当地各政府部门、本地员工及社区民众关系,及时妥处突发事件,力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与中国驻刚果(金)使馆取得联系。
2、3月6日消息,去年以来,安哥拉方持续开展“探照灯”专项行动,对全安境内的加密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打击,近期加大执法力度,侦破多起涉及中国公民“挖矿”案件。大使馆再次提醒在安中国公民依法合规经营,尤其要注意:一、不为虚拟货币“挖矿”提供场地。对外出租场地设施的,应事先了解清楚经营项目和目的,并签署合同确认,加强责任监管。二、不为虚拟货币“挖矿”提供电力接入。如发现设备异常或用电量异常的,应及时了解情况,终止合同或报警制止。三、不保存“挖矿”设备。应及时清理销毁老旧交换机、变压器等“挖矿”设备,更勿购买、运输或储存二手“挖矿”设备。四、虚拟货币“挖矿”案屡屡见诸报端,直接影响在安中国公民和企业的营商环境。根据我国刑法,中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同时适用中国刑法,亦将被我国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