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佛政府的关税政策看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是否在崩溃的路上?

一、上世纪胡佛政府高关税政策回顾

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总统胡佛为解决经济萧条问题,以“让美国再次繁荣”为口号,主导出台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其核心是对超过20,000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涵盖农产品(如小麦、棉花)、工业品(如钢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几乎所有领域。该法案导致美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从1929年的约38%升至1932年的59%,部分商品税率甚至高达100%。

胡佛政府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国内农业和制造业利益集团,希望提高关税能迫使海外产能回流。然而令胡佛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高关税直接触发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坍塌:全球贸易量在1929-1934年间缩水66%,各国竞相贬值货币、实施配额制。例如当年加拿大报复对美国商品征收30%-50%惩罚性关税,欧洲国家(英、法、德等)结成贸易集团,推行“以邻为壑”政策等等。胡佛政府原本期望通过高关税政策繁荣美国国内农业和制造业,但很快发现事与愿违:美国出口额锐减,从1929年的5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21亿美元,农业和制造业遭受打击最为严重。同时国际资本流动停滞,金本位制崩溃,全球经济陷入更深衰退。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瓦解,推动法西斯国家(如德国、日本)转向军事扩张以获取资源,间接为二战埋下伏笔。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被视为20世纪最失败的经济政策之一,其教训深刻揭示了单边保护主义的危害。单边保护主义表现在政治短视凌驾经济理性,它一般是为了迎合国内利益集团的需求,忽视国际贸易依存度的现实。在缺乏多边协调机制时,单边行动易引发系统性危机。也进一步说明高关税不仅不能挽救国内产业,反而会因出口市场萎缩导致企业倒闭潮。

500

二、历史剧本的重演与变异:特朗普时代的“关税陷阱”

当2018年特朗普政府挥舞“301条款”大棒,对中国3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25%关税时,《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幽灵似乎重返华盛顿。两者在政策表象上的雷同令人惊心:同样诉诸“经济爱国主义”叙事(“让美国再次伟大”与“让美国再次繁荣”高度镜像),同样瞄准制造业回流目标(铁锈带复兴vs农业州纾困),同样采用无差别打击策略(对中国2000亿美元清单涵盖6031项商品)。但这种跨越世纪的模仿秀背后,世界经济版图的颠覆性重组正在改写历史逻辑。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又推出了新的贸易战措施:2025年2月1日开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又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加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

特朗普团队显然研究过胡佛的教训:为避免重蹈贸易悬崖式坍塌,其关税战捆绑了更精密的补偿机制。2018-2019年间,美国政府向受损农场主发放280亿美元补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定向扶持战略产业,这与胡佛时代放任市场出清的粗放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更关键的是,美元霸权赋予了胡佛难以想象的危机转移能力——美联储通过无限量化宽松吸纳关税成本,2020年其资产负债表暴增3万亿,相当于将1930年代的金本位镣铐换成了信用货币的滑翔翼。

500

三、高关税体系演变的后果

如果按照胡佛政府高关税政策的历史走向,美国经济出现滑落甚至崩溃并不奇怪。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补偿机制和某些特定措施,现在断言美国正在重复1930年代的崩溃轨迹或许过于武断,但可以肯定当前的高关税政策正在从下面三个维度动摇美国的霸权根基。

(一)货币权力。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72%降至2023年的58%,39个国家开始绕开SWIFT进行能源交易结算。当沙特首次接受人民币购买石油,俄罗斯建立天然气卢布结算体系时,胡佛时代单一的贸易战已升级为金融-贸易混合战争。当前美国高关税政策势必会导致更多国家绕开美国,对美元霸权产生冲击。

(二)盟友关系开始出现动摇。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的“小院高墙”策略遭遇集体抵抗:荷兰阿斯麦拒绝停供1980Di光刻机,韩国半导体库存积压创纪录,这暴露了技术冷战时代“盟友们”的利益分歧。本轮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加拿大、欧洲等传统盟友国家。这可能会导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关系产生松动。

(三)南方国家进一步觉醒。可以看到在美国高关税体系下,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非洲联盟加入G20,这些曾被边缘化的力量正在利用中美对抗重新议价。印度一边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一边以卢比结算俄罗斯原油,这种“骑墙战略”使美国难以复制二战前整合资源的能力。

四、临界点上的美国:崩溃还是进化?

今日美国与胡佛时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仍掌握着创新策源地和规则制定权的双重优势。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革命、SpaceX实现的火箭回收等,证明其原始创新能力尚未枯竭。但危险信号同样明显: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持续萎缩至11%,贫富差距超过大萧条前夕,债务/GDP比率突破120%——这些指标的组合拳正在考验美国的抗压极限。

历史的真正启示或许在于:没有一个霸权国家会单纯因关税政策崩溃,但当保护主义成为掩盖结构性矛盾的麻醉剂时,帝国的黄昏便进入倒计时。今天的美国正站在文明周期的十字路口:是任由民粹主义将其拖入“新斯姆特-霍利陷阱”,还是启动新一轮技术-制度革命实现软着陆?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21世纪究竟是“美国世纪2.0”还是“后美国秩序”的起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