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传统武术的擂台规则应该靠拢传统冷兵器战场
中国传统武术要在现在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擂台规则。我个人觉得 中国武术的规则 应该向 传统冷兵器战场 靠拢,不能盲目向现代擂台靠拢。比如这样的规则,加大摔倒惩罚,也就是对方得高分(冷兵器战场摔倒就很容易被别人踩死,或者补刀),不能拉拽衣服(冷兵器战场大部分披着盔甲,你抓不住对面的盔甲,而且你张开手指很容易被别人撅断手指,所以禁止拉拽),加入致命一击高得分(比如 在防护可靠的基础上, 比划打击后脑 ,喉部,颈部,眼部,后腰部,裆部,得高分。当然只能比划打击,不能发全力击打 ),可以比划反关节得高分(擒拿是武术的有机部分),
当两位比赛者的分数差距拉开到一定距离后,比如分数差到XX分,后就可以宣布优势获胜。
这样比赛更重 技术运用,用更少的体力更高的技术获得胜利,而不要变成耐力赛。不要变成耐力赛也不能看成不要耐力。只是不要太依赖耐力,胜利因素中要提高技巧的权重。另外擂台加护栏我认为这是出自罗马斗兽场,暗含着把拳师当做野兽的文化内涵,不符合中国武术相互尊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冷兵器战场不存在护栏。所以拆掉 护栏。拳师在擂台之内争斗,也 暗含 冷兵器战场中 作为士兵要站稳阵型方位,或者作为保镖要保护人员物资,你都不能离开一定位置太远。所以擂台战斗中,下擂台就处罚。
规则对比赛形态和技术形态影响非常大。因为现代擂台规则,比如拳击规则 很少致命一击的得分方式,所以对耐力,力量要求就很高。这种对于中国人就不利。因为中国人更擅长技巧,速度快,爆发高,控制力强(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而大力量的耐力稍微差点。而且 冷兵器战场 的实战中 本来也存在 利用高技巧 达到 致命一击 击败对手,而不过分依赖 耐力力量的场景。所以中国的传武 的练习都包含有非常多技巧,都是为了达成 致命一击 ,以最小体力达成胜利。如果生硬搬上 现代擂台,缺乏致命一击得大分的方式,就会非常不适应。这也是传武在现代擂台显得弱的一个因素。
而且 没有致命一击比如打后脑。现代擂台上你就可以看见拳手很放心把后背亮给对手,这在 冷兵器战场 是不可能存在的。
也因为现代规则没有踢档得分的方式,所以拳手可以放心面对面叉开脚站立。而 冷兵器战场 存在踢裆。所以 传武一般就会站丁字步,扣脚护裆,或者后手下移护裆。这些技术形式不是没有代价的。丁字步放弃一部分横向移动的灵活性,后手下移放弃了一部分头的保护(通过前手和距离保护),所以这些传武技术形态都是为了适应 当年冷兵器战场的。如果生搬硬套上现代擂台肯定会很吃亏,而显的不能打。所以中国武术规则,要发扬传统武术技术的本来面目就应该向 传统冷兵器战场靠拢(保证安全下),而不是盲目靠拢现代擂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