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人工智能年代,人,尤其需要读点伟大文学!
进入人工智能年代,人,尤其需要读点伟大文学!
(以下,一个字也没有出于人工智能!)
首先,我之所谓“伟大文学”的定位:纵观人类语言思想情操表达史演化的丰富历程,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特别推崇以《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红与黑》为代表的,深刻展现人类人性文明,发展到19世纪以来最严酷最具卑劣与崇高分裂性的现状,并运用各种因缘情节的引人入心的细仔描写,于对尘世黑暗,邪恶及迷惘的悲伤中,往往隐含着对全人类走出几千年文明泥潭的满怀希望的蛛丝马迹。
其次,随着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为了多少消解在技术层次对人类情感丰富度与机缘性的挤压与失血,导致的各种被超越性焦虑,我个人认定,阅读,感受,甚至试着依据个人的经历与想象性扩展,进行创作,将越来越显得意义重大:它们作为一种人性精华的随机主动性,兼对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的想象性展现,越热烈坚持自主的自由爱憎份额,就越能体现人类文明的价值存在与尊严的独立性。
这决不意味着,我们要与人工智能进行什么竞争,恰恰相反,我的判断是:人工智能进一步,理应促进人类主动性解放进一步,否则,就是灾难。
倘若,人类存在本身的价值性,受到人工智能进步的胁迫,形成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现世对立性竞争,那无非就是这样一种灾难:由控制论误导下的欲望无穷膨胀的少数资本垄断精英,企图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操纵,更方便地奴役绝大多数人!关于这一点,现在,恰恰正体现于当下以OB为代表的闭源路线,和以DS为代表的开源路线之间的尖锐斗争中!
这种斗争,其实,也正是现实世界的介级斗争,通过知识垄断还是知识平权的斗争方式,在现实生活生产方式演进史上的崭新投射!
为什么尤其推荐19世纪以来的伟大文学作品?
就我个人近一生阅读感悟,缘于人类生产方式,进入资本主义年代,赋予了人性智力恶及伪双重劣化的自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们对人性阴暗与光辉的分裂性观察,描述与体悟,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显然,在写作表达技术上,它们好比中国的诗词于唐宋的极致)。
相对的,诸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及古希腊的神话体等更早年代的传世作品,由于缘于年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对低阶,对人性于生活状态的技术细节塑造,多少已经在时空轴上,成为过去时;同时,它们展示人性斗争的精致机巧,却又过于出众,往往成为后世自觉不自觉参照与仿效,其毒性,更胜于解毒效应。----这种情况,当然也同样广泛存在于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塑造的生活与文学作品中,所以,伟大作品并不多。
再回到眼下,我甚至认为,放眼今天星球的文学作品圈,更无几个称得上伟大文学作品的,多的是,通过对出版特权的圈地化把持,为利炒作起来的哗众取宠,匹配时代浅薄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浮华;甚至,出于介级控制的,种族歧视的,地缘矛盾的,意识形态操纵与打压的认知战需要,刻意选择与操纵的文化战争工具。
并且,由于信息传播技术所带来的不断娱乐化感官化演进,导致,对大多数人而言,在不知不觉中,将主动性文字阅读,向直观视听图像让渡。但,这种状态,在技术上看似先进,对作为受众的人类,却是一种返祖性退化!
在人类文明演进轴上,文字高于视听,书写高于说话,文字与书写,增加了大脑思绪的主动性难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主动性深度,视听与说话,降低了交流与受体的难度,却更多丧失了思绪与想象及抽象的主动性能力,这,我认为是明确的!
这也正好证实了,发展到当今的资本主义,选择方向性的文学作品,通过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工具主义,对生活生产方式的奶头乐式锁定与洗脑,汇入定向控制中的时代浮华的特定炒作,透出对人类生活三观塑造的浅薄化用心,“通过操纵精神高端,塑造物质生活”,形成一种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双螺旋式相爱相杀,从而实现对大多数人心智的不断狭隘化诱导,如同进入一种自然熵增过程。
最后的理由:
通过对伟大文学作品的倾心阅读,感受人世间悲欣的各类经典展现,这些围绕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矛盾与冲突的最浓程度的描写,有助于不断解冻当代人性越来越被消费主义工具化信息茧房的冰锁,不断自觉突破越来越被经济智能技术限定的碎片化生存经验,重引文明更广阔的线索。
让主观情感与人生价值,向未知的可能开阔地,不断跃升,力争进入一种自觉性的熵减斗争进程。
就这种意义上,我再次认识到,一百年五十年前的马克思是对的!一百年前的列宁是对的!八十年前以教员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英雄群体及英雄人民组织起来的历史实践是对的!
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时如日中天的强制对立打压环境下,他们的启示与实证,无论已经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失败,他们都是人类进入划千年崭新高阶文明的最初光芒!
20250223
(注:今天是八十年代试行身份证时,为了不想让人广泛获悉个人真实生辰信息,我故意错定入注身份证明码的生月日,四十多年,居然一直延用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