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言论自由,让批评与赞美同辉

捍卫言论自由,让批评与赞美同辉

撰文:深圳周先生

法国《费加罗报》的标题旁,始终印刻着启蒙思想家博马舍的名言:“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这句话出自其创作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了言论自由的本质与价值。在一个健康且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态中,批评与赞美恰似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发力,推动社会稳步前行。

当尖锐的批评在社会中彻底销声匿迹,这无疑意味着社会失去了自我反思与深度纠错的关键能力。温和的批评本应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润滑剂,可在缺乏尖锐批评的环境下,它却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刺耳。究其原因,是此时的社会已深陷虚假和谐的泥沼,对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同意见都难以包容。

回溯历史,中国古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发人深省。赵高为试探群臣,故意颠倒黑白,把鹿称作马。那些坚守真相、敢于指出错误的大臣,惨遭迫害。此后,朝堂之上噤若寒蝉,无人敢再发表真实看法,只剩下对赵高虚假的迎合与赞美。这种虚假氛围的蔓延,使得秦朝统治逐渐走向衰败,最终土崩瓦解。

再看纳粹德国时期,在希特勒的极权统治下,民众被系统性洗脑,尖锐的批评声音遭到残酷镇压。人们被迫在表面上赞美纳粹的 “伟大”,但这种赞美背后,是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沉沦。整个国家被拖入战争的深渊,不仅自身遭受重创,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成为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秦二世在兵临城下之际,质问左右侍从为何不如实汇报军情,侍从无奈回应 “如果讲真话就活不到今天”。这简短的回答,道尽了缺乏言论自由环境下的无奈与悲哀。

而当温和的批评也被拒之门外,沉默便成了一种无形的 “罪过”。人们因恐惧而不敢发声,可这种沉默却被当权者视为居心叵测。在苏联的大清洗时期,许多人仅仅因为保持沉默,就被无端怀疑为反革命分子,遭到迫害。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真话被深深掩埋,赞美成了保命的工具,毫无真诚可言。

还有外国曾有国王,因听闻战场失利而大发雷霆,竟将汇报战况的使者喂狮子。自此之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如实汇报,虚假的赞美与报喜之声充斥其中。国家在错误决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国力衰退,陷入困境。

倘若连沉默都不再被允许,赞扬不卖力都被视为一种罪行,那社会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每个人都被迫成为虚假赞美的传声筒,内心的真实想法被压抑到极致。在商业领域,有些企业为营造虚假的繁荣形象,严禁员工提出任何负面意见。员工们只能违心地夸赞公司,一旦有不同声音,就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这样的企业看似一片歌舞升平,实则危机四伏,最终可能因缺乏对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而走向衰败。

一个真正自由、民主、进步的社会,必定是能容纳各种声音的社会。伏尔泰曾言:“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发表不同观点的自由!” 我们必须珍视批评的价值,让批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让赞美在自由的土壤中绽放出真诚的花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谎言的泥沼,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后记:本人也应反思,过去也拉黑过一些观点不同的网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