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魔改的哪吒受到了喜欢?另外一部电影却受到唾弃?

有朋友曾问我:“你为什么不批评《哪吒 2》呢?它同样进行了魔改呀?怎么不敢吭声了啊,你却偏偏揪着另一部电影不放,收人家钱了吧?无量天尊也变成了反派,是不是因为《哪吒 2》票房高,你就不敢批评它了?”

这个问题问的挺好的,哈哈,我这里就多说两句,某部不可说电影导演把我的号炸了,看看它能再炸一次不?

《哪吒 2》能取得高票房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因为他拍出了我们内心的需求愿望,真正用心去做事情了;是因为精准地触达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软肋。

我们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投身电影创作的团队,甚至在电影里,还能找寻到自己的影子,你是哪吒,他是敖丙,我是海妖,隔壁坐着申公豹。它的高票房,实则是我们用手中的电影票为其投出的信任票。

这里,我还想向《哪吒 2》以及饺子导演道个歉。在《哪吒 1》推出时,我觉得电影也不错,但当时我还没被开除道籍,我心里有个执念,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好好做事情,就没有人能把我怎么样,为什么会把龙那么神圣的神兽,设置成妖呢,这不是污蔑我们龙的传人吗!

500

当时我还写了篇文章,然后阐述了观点,我说这被西方影响了,好人怎么可能做妖呢,好人怎么可能那么不堪呢,我们不应该堂堂正正做人吗,我们不应该堂堂正正修仙吗,为什么非要做妖?!

但后来,我被开除道籍了,才发现这个世界并非你说对就对,不是你做对别人就不能把你怎样。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它充满了混沌,充满了利益交织。有时候你想做好人,压根儿做不成,因为坏人的利益,还有一些人因其立场,不允许你做一个好人。

我从鄙视妖,到成为妖,再到理解妖,最后赞叹妖。现在我被开除道籍了,觉得自己就成了一个妖怪。但我们做妖也要做一个好妖,要有自己的底线。祖师爷受到羞辱了,我们也应该站出来为祖师爷发声。

高高在上之人并不一定就掌握着真理。他们或许会出于自身立场行事,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底线,始终怀着亲近大道的初心,那么无论是人、是妖、是仙还是魔,都无关紧要。

即便不让我修仙,我便坦然做一个妖,而且要做就做堂堂正正的大妖。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祖师,哪怕别人把我们“销号”,我们也要重新奋战。这便是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现在我诚恳道歉,当时因为我心境不到,修行不够,认为修仙才是正途,何必要做妖啊。

屁股决定脑袋,当我不得不做了妖,我才理解了这个哪吒中包含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的道理,我被开除了道籍,才知道,有时候人不得不做妖,不得不把自己变成一个疯子。

接下来咱们再谈谈“魔改”这件事。就像黑悟空对神话故事的魔改,虽做了改动,但本质上也是在尊重华夏文明,讲述中国故事。

哪吒 2对无量仙尊进行了魔改,在电影里,魔改后的无量仙尊成了反派。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立场,他是在为门下弟子考虑。从他作为门下弟子领军者的角度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门下弟子的权益和教团的利益,这又有何过错呢?哪怕他是反派,就在大家以为他变成树的时候,可能会开大吸干弟子,但他没有。就在门卫嘲笑他的时候,大家以为他会弄死门卫,结果,他只是让人家睡了10年。其实他本质并不坏,世间不是非黑即白,更多是立场不同。

500

咱们再看,哪怕无量仙尊是反派,那么大的宫殿,仙气飘飘,鹿童白鹤,仙风道骨,无量仙尊法力高强,如果不是因为哪吒是主角,他就是天生的主角呀, 所以说哪怕魔改,哪怕我道要做反派,也要漂漂亮亮,坦坦荡荡,功力深厚,我要仙骨道风,我要碾压主角,我跟主角大战800回合。

我可以做反派,但我不能做小丑,我可以做妖,但我不能做个垃圾。

所以说哪吒才真正得了人心,才真正诠释了电影的内容,所以才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和热爱,所以我们才愿意为它说话。我没有收《哪吒2》一分钱营销费用,我跟饺子也没有任何私交,我甚至批评过《哪吒1》,但现在我是诚恳地道歉,我是真正了解了电影所表达的东西。

咱们反过来说《哪吒2》,《哪吒2》他是由一个有理想的导演,去讲述一个故事,他了解我们的文化,他是在有尊重的基础上,阐述了符合我们新时代的故事,真正为大家讲故事,为老百姓讲故事,真正弘扬传统文化 实际上普通老百姓要求特别低,只要能符合我们的审美,符合我们的兴趣,能够迎合我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就愿意去花钱,愿意去买票,谁的电影好看我看谁的。

另外,无论哪吒怎么魔改,根本上是在讲述一个中国故事。无论里面的人物是正派还是反派,都讲述了一个具有良好精神内核的中国故事,里面人物的闪光点给我们启发,给我们认知,让我们赞叹。 历朝历代,各种演义、小说也有各种魔改,但无论怎么魔改,最终,都是在华夏文明体系下的演义,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哪吒魔改虽然大胆,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它改变了哪吒传统形象,但在其背后构建了合理的故事逻辑,人物的成长转变紧密且有说服力,有深度与感染力,观众能在其中体会到亲情、友情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某部不可说的电影,剧情逻辑混乱,其魔改缺乏合理的支撑,没有在原有的故事架构或角色基础上进行有效延展,而是对经典进行随意篡改,使人物行为动机不明,情节发展突兀,无法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所以在剧情体验上难以被接受。

元始天尊变成了充电宝、通天教主变成了伏地魔,大家之所以反感,不是因为侵犯了道教的权威,而是背叛了华夏文明,企图用西化的方式来侵蚀我们的精神世界。

导演试图掺杂外来文明基因,歪曲丑化本土文化符号,要故事内核没有故事内核,要人性闪光点没有人性闪光点,只不过讲一个导演臆断的故事。 这样自己臆断出来的内容,没必要讲述给大家看,自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就是了。

 

我们反感某部不可说的电影,是对我们华夏文明基因被篡改、丑化、污蔑的应激反应,是对异类的应激反应。

500

后续我认为,哪怕有影视剧、小说进行魔改、调整,只要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去做,都不怕,只要不是故意丑化都没问题,我们要允许大家进行有效的演绎,而不是一味地丑化。

有人觉得通天教主在道教中并不存在,电影里的元始天尊也和宗教意义上的元始天尊不同,还强行洗地说我们不必太过在意,让我们清修、无为。

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老百姓往往是通过电影、影视剧以及小说等渠道来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土信仰。有些电影,诋毁的不仅仅是道教这个教团,更是对我们本土信仰的亵渎。

当我们的本土信仰被丑化得如同小丑,失去了应有的威严和力量,任由他人肆意践踏时,我们的尊严也随之被践踏。

所以,我既支持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也鼓励创作者进行多样化的演绎,但是麻烦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演绎,麻烦在尊重本土信仰,和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演绎,不能把传统文化贬低的一无是处,不能任由外人来改变这些传统文化来影响我们的文化,最后为《哪吒2》点赞!

500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2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