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中美对账法

闲来无事,让DS和夸克帮助算下账,想从总体和纵向角度来对对中美的账。

因为DS老是忙,就让夸克算了一下,几个主要国家从1980年-2020年,以5年为一个刻度,占世界GDP总量的百分比。

500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伟大的亚美利加表现一直很稳定。占比一般在25%左右。伟大的俄罗斯解体后,下降了2个百分点。脚盆鸡曾在80-90年代辉煌,慢慢地走了下坡路。德国和法国人也略有下滑。从2000年起,中国开始稳步上升,除美国外的后六国经济总量开始下滑。从2015年起,中国的增量大于后六国的减量。对此,我有个猜测,是否,是原来被这六个发达国家无法继续收割中国和其他国家,以致经济下滑。而伟大的亚美利加因为有盟友可收割,所以继续稳坐钓鱼台。

我让DS用过去五年平均增长率算了一下,未来世界GDP总量和中美GDP发展估算。

500

未来预计美国还将占世界GDP的23%,中国将增加刀24%。与1980年相比,中国GDP增量为21.8%,与2020年相比,增量为6.6%。有增有减,那后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比例估计就只有13.6%。那后六国的日子可就好过了!那个时候,中美的对账就更有意义了。

不过,我怀疑,美国未来人均GDP真的能发展到11W吗?

附:DS的推理过程。

根据2019-2023年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中国5.2%、美国2.3%、全球约2.5%),结合国际机构预测和长期趋势,对中美及世界总GDP的未来规模进行如下估算(假设汇率保持稳定,实际增长率延续当前趋势):

 

| **年份** | **中国GDP(万亿美元)** | **美国GDP(万亿美元)** | **世界总GDP(万亿美元)** | **备注**                         |

|----------|--------------------------|--------------------------|----------------------------|----------------------------------|

| **2023** | 17.89                    | 27.37                    | 104.5                      | 中国GDP为美国65.4% |

| **2028** | 23.5-24.5                | 32.0-33.0                | 122.0                      | 美国增速趋缓,中国持续追赶 |

| **2033** | 30.5-33.0                | 36.5-38.0                | 145.0                      | 中国或达美国80%-85% |

| **2038** | 40.0-45.0                | 41.0-43.0                | 180.0                      | 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

 

### 关键假设与数据依据:

1. **增长率基准**  

   - **中国**:2019-2023年实际GDP年均增长5.2%(2023年增速5.2%),假设未来15年逐步降至4%-3%区间(因经济基数扩大及转型挑战)。

   - **美国**:2019-2023年实际GDP年均增长2.3%(2023年增速2.6%),长期受债务、消费透支等制约,增速或进一步放缓至1.5%-2%。

   - **全球**:2019-2023年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IMF预测2024年增长3.1%,长期假设年均约2.5%-3%。

 

2. **汇率与通胀影响**  

   - 表中数值以实际增长率为基础,未计入汇率波动或通胀因素。若人民币升值或美元贬值,中国GDP规模可能更快接近美国。

 

3. **结构性差异**  

   - **中国**:依赖投资效率(ICOR为8,优于美国的10)和技术创新(如新质生产力)。

   - **美国**:高消费占比(68% GDP)和债务驱动模式不可持续,可能拖累长期增长。

 

4. **国际机构预测参考**  

   - IMF预计中国2030年后增速降至3%-4%,美国维持1.5%-2%。

   - 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认为,中国实际GDP增速长期仍将显著高于美国。

 

### 不确定性说明:

- **地缘政治与政策调整**:中美竞争、技术封锁、债务危机等可能显著改变增长路径。

- **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若中国在绿色能源、AI等领域取得领先,可能加速经济规模超越。

 

如需更详细的预测模型或分阶段数据,可参考世界银行、IMF的官方报告或结合具体汇率情景分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