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时势造人!这一次终于,破了美国扩张模式!
人人都说,中国强大了,国内这么说,国外也有许多人如此说。
当然,也有人对此鄙夷,认为中国国力还远远不够。
中国强大到什么程度,有没有能力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没有意愿,扛起大国的责任?
这是能力、资格和意愿三者都需要。
1 担得起世界大国的条件
当我们谈到大国的能力与资格的时候,政治与军事是首要考量。像老美,老美盟国众多,又是全球超级军事强权,GDP总量世界第一,更掌控着全球金融。所以,“蓝星”上没有人怀疑美国作为大国的实力。
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说,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国力跟上来了,这不是吹牛,而是有形有据。
去年11月珠海航展的时候,我们出了几篇文章,谈论中美两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把重点放在经济局势上,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局势的对比上,也出现了变化。
台海两岸年轻人,对此变化也该要有新的认识。
2 美国国力走下坡了吗?
二次大战后曾经有两个时期,世人对美国的霸权力量出现质疑的声音,认为美国衰弱了。一次是在1970年代,当时美国正处于越战时期,1973年才签定巴黎和平协议,2年后美军撤出越南。
整个1970年代,美国都还是受困于越战的阴霾中,通货膨胀导致经济滞胀,石油禁运带来对经济的冲击,经济混乱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初期。
而1970年代初期,却是苏联国力顶峰的时候,这就难免让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美国国力走下坡了,衰退了。
第二次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这是被称为一场金融海啸的危机,美国经济严重受创。而两年后,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式崛起了。
因此,美国一些分析师,国际地缘政治家们也出现同样的论点,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28年或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3 美帝国不简单
只是我们需要体认一点,美国的经济是有韧性的,几十年来,美国总是找得到方法来扭转局势。例如,美国在1970年代面临经济滞胀的困境,进入到1980年代,美国还遭遇日本在经济上的挑战,但是美国度过了这些难关与挑战。
美国是怎么度过的?
大家不要以为,美国仅仅是依靠1985年的广场协议,以及其后两次美日半导体协议,就打败了日本。
美国在当时的确面临困难,有自身经济滞胀的难题,长久与苏联对峙的消耗,其后又遭遇日本经济与科技强大的竞争,当美国一方面靠谋略应对苏联与日本,这包括对苏联的星球大战,与对日本的广场协议,但主要还是美国自己争气。
美国于1980年代后期出现个人计算机应用的 IT革命,整体社会走向信息化。然后又于20世纪90年代,从客户端服务应用,走向国际网络,走向“新经济”。
然而,这段时期日本工业仍然停留在硬件领域,以至于在信息工业上落后了,远远落后于美国。
这就是美国厉害的地方,美国充分掌握,并且引领信息科技与数据应用的浪潮,直到今天的 AI 科技。
这其中有一个秘诀,从个人计算机应用,到客户端服务应用,再到国际网络的新经济,一直到人工智能 AI,美国创造出庞大的信息工业。
而且这信息工业的“产值”比之前以硬件为主的产值更大,掌握信息工业的美国大企业,其市场掌控力比之前的实体企业更为强大。
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以硬件为主的旧工业体系,美国著名的大企业是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波音,国防工业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信系统有AT&T。这些都是上世纪的超大型企业。
但是那时候的超大型企业,其股票市值与影响力有哪一个可以和现在的网络科技大企业相比?
在美国新经济的引领下,有微软、META(脸书)、谷歌、亚马逊、苹果。如今火红的AI领域,又有英伟达公司。苹果算是一个例外,它介于硬件与信息科技之间。
这些企业其市值都超过万亿美元。GM的市值只有470亿美元,波音1390亿美元,洛克希德马丁1040亿美元,GE 2250亿美元,不论哪一个都与现今的网络科技大公司相差甚远,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4 美国国力大幅增长
也因为如此,美国GDP从2000年开始也是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10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9万亿美元,将近三倍的增长。
这20多年期间,只有中国的经济表现超越美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与欧盟在2000年时期,其GDP大致相当,但是到了新世纪,美国大幅超越欧盟。
画面上咖啡色的曲线是美国的GDP,蓝色部分是欧盟的GDP。
这就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秘诀,美国从旧工业体系跨入到新经济,非但力量更形增长,在全球的市占率与掌控力度更强、更大。
看看美国那些网络科技大企业,其用户数几乎都在20亿以上。相较之下,中国网络科技业的用户数只有将近美国的一半,落在10亿级别。
长此以往,中国GDP要超越美国是有困难的,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5 对美国经济的迷惑
大家不要被美国去工业化的论点给迷惑了,美国制造业衰微,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非但影响了经济,以及美国这几年挂在嘴边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问题,也影响了美国的军工产业,美国国防能力。
此外,特朗普经常论及的美国贸易失衡,贸易逆差庞大,但却没有计算美国在服务业(信息产业)的部分。这方面不要被美国忽悠了。如果计入这一块,美国的贸易逆差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庞大。
但是,只要美国对信息工业的掌控还在,美国可以拖上(维持)好一阵子。
现今的情况是,美国持续掌控全球信息产业,从中吸食养分(营收、获利),再运用金融手段,仍然可以维持好一段时期。
另一方面,美国极力发展AI产业,冀望在既有的信息产业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扩大掌控力。
我们这样看,美国已经掌控了盟友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美国众多盟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可以和美国相比,远远不能相比。
在美国的如意算盘中,往上发展AI产业,然后往下让制造业回流,补足去工业化的问题。这样就建构了完整的竞争力,与中国竞争。
这就是美国的竞争路线图,也是美国的B计划。
A计划是在拜登时期,美国联合盟友,对付中华。但是这一策略在拜登四年期间,已经证明了其成效不大。
因此,美国不得不回归到B计划来。
6 如何破解?
既然知道了美国经济竞争力的秘诀,要怎么破呢?
很遗憾的,即便是知道人家的长处、秘诀,却不见得有能力破解。
这里先了解一个趋势,美国从网络科技跨越到大数据,再到AI产业,始终围绕一个环节,那就是数据 + 网络。
这意味了什么呢?这意味了AI产业仍然是筑基在网络之上。并且,AI产业会在某种程度上取代部分现有的网络应用,例如AI“询问”替代“搜索”。
当然,这也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形态是以消费为主,美国一定会想要复制独霸网络企业的模式。
也就是说,只要在AI产业上抑制美国的发展,就可以抑制美国在新经济的扩张。
这点非常重要。如前面的推论,美国虽然流失了制造业,但美国在新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制造业流失的损害。说白话一点,现今美国“帝国经济”就是倚仗“金融 + 新经济”产业。
由于美国债务高企,美债发行遇到了困境,连带地阻碍了美国资产继续“吹泡泡”,也影响了美元的流通循环。
是以,美国金融业已经遇到了困难。如果这时候再把美国AI产业拉下来,美国帝国经济的模式就破了。
重点来了,我们在这两个星期的文章说,DeepSeek公司将其模型开源,重创美国AI产业的获利模式,把美国高高在上的AI产业,从云端,从山巅上拉下来,中国得以和美国处于同一给水平竞争。
不仅仅如此,中国AI产业还把美国网络科技业在全球的垄断性质给打破了。
那么,现在再加一笔,美国AI+网络的新经济模式一旦被打破,美国帝国经济模式就破了。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整理一下,美国帝国经济模式是金融 + 新经济,然后在特朗普任内,企图重铸美国的制造业,弥补产业空洞化的情形。
那么,美国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前面的分析,美国金融遇到了困境。
美国要重铸制造业,却被中国卡的死死的,从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工业反而越发强劲。
中国工业在规模效应 + 产业集群 + 基础设施完善 + 电力充沛 + 自动化生产 + AI 助益下,往后几十年都不会动摇。
因此,美国对其霸权的救亡图存措施,只剩下对新经济的掌控。
问题是,在 AI 新经济领域,美国想要复制网络科技霸权的企图,在中国AI企业的创新模式下,已经难以成功。
顺便提一下,一个月来,阿里巴巴股价猛然升高,从1月10的80美元一股,涨到昨日的118美元,突破10月的阶段性高点,涨幅为47.5%。
原因?主要原因为(1)阿里云,(2)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的问世。
回到刚刚说的,在此之前,以市占率而论(用户数),中美网络科技产业相比是1:2.X。中国网络企业用户规模为10亿级别,美国为20~30亿。
当中国AI业界打破了美方的垄断,那会是(约略)均分天下的局面。
问题是,以美国当前的局势,不能够在新经济领域和中国均分天下,因为美国原是以新经济来弥补、贴补传统工业的不足。
一旦和中国均分天下,美国经济注定走向衰微。
这是中美之间的分水岭。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内,中美经济规模互换是看得到的。
7 结论
那又意味了什么呢?
这表示,未来的中美局面(不会太远),中国经济规模将在名义GDP上超越美国。中美之间不是均分天下的格局,而是中国开始超越,从经济规模的超越,到其他领域的超越。
这才是2025年后的中美局势,中美博弈的分水岭由此开始。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无法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只是,美国今天的对手是中国,一切将改写。中国将完成之前的大国无法完成的历史使命,而美国的历史“例外论”也将终结。
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