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疯抢中国三蹦子
当国产电三轮热销全世界。
作 者丨王恺文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新能源汽车争相出海之际,国产电三轮也不甘示弱。
2024年初,标题名为“国产三蹦子在美国小镇引发关注”的系列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伴随着熟悉的“倒车请注意”提示音,美国一家老小正搭着国产电三轮从后院倒出,丝毫没有不习惯的神情,而且两眼放光,直竖大拇指,表示非常满意。
“骑这个接送孙子上下学,给我带来了很大便捷”,画面中的美国大爷如此说道,之后更是将这个由中国儿媳订购的电三轮交给全镇居民体验,成功种草了多人。
产品使用视频走红之外,中国小伙在美国创业卖电三轮赚百万的事迹热度也颇高。
作为95后留学生的骆豪,毕业后敏锐地发现了海外电三轮市场的销售商机,于是选择在加州创业经销三轮,首日销售额就达到了1万美金,更有客户愿意驱车3小时来订购提货。
尽管处于初创阶段,但骆豪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卖出了200多台电三轮,总营业额达几百万人民币,他表示:“争取明年能让销售业绩突破千万”。
当时部分舆论质疑这些都是网红效应,注定昙花一现,但现在看来,这些只算是“海外三轮热”的冰山一隅。
近两年来,国产电动三轮车在海外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行业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口量约为60万辆,相较2022年增长了约20%,出口总金额接近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25%。
2024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口量达到65万辆,较2023年增长约8%,出口总金额预计接近55亿美元,增长约10%。
亮眼的出口数据背后,是忙得不可开交的各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商。
当初作为短视频主角的江苏国威电三轮,其在美国的销量很快就翻了三倍,公司总经理倪晓峰透露:“我们明显感受到美国的订单比以往多了,都是通过电商平台,私人订制一单一单过去的”。
2023年底才开始涉足电动三轮车出口业务的河南威马车业,在短短几个月内,产品已经远销意大利、德国、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单季度出口达3000辆。
四川制造商凯希蜀宇光在2024上半年就承接了5.2万辆电三轮的生产任务,预计产值1.5亿元,其中有40%为外贸出口订单,客户遍布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该公司总经理骄傲地表示:“去年5月拿下了泰国客户大订单,约定每年度向客户交付10000辆电动三轮车,目前首批车辆已顺利交付。”
到了下半年,其海外订单仍旧没有断过。
公司运营负责人坦言,现在都是加班加点赶生产,处于产能拉满但又供不应求的状态,已经到了部分销售人员都在帮忙一线生产的程度了。
浙江绿驹车业对外表示,2024年的第一季度,企业出口询单量同比猛增40%至50%,成交量则同比增长了10%,咨询方多为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客户。
另一家企业江苏飞米车业,则与中国非洲经贸投资促进会签订了5万辆电动三轮车出口坦桑尼亚的合作协议。
整个2024年,“外贸咨询量增长近35%”“一季度产值超去年产值一半”“客户着急订购,提前几个月打款”等消息,几乎都是行业常态。
通常看来,“三蹦子”是妥妥下沉市场的产物,与出口海外似乎毫不沾边。
这有些出乎意料的增长是怎么突如其来的呢?
海外客户看来,电三轮虽比小皮卡少了一个轮子,但实用性不降反升,价格更是低了不少。
即便加上远洋运费及关税等各种费用,一辆国产三蹦子在美国的售价通常也只在3000-4000美金左右,比起数万美金的传统皮卡,可谓性价比满满。
价格实惠,拉货性能好,我国电动三轮车还完全支持客户定制,满足各种生产生活需求。
多种颜色、封闭半封闭,功率高低、车型大小等选项都能满足,即使不定制,通常也都有几十种现成款式供顾客自由选择。
从国内的广交会,到意大利的米兰车展,国产电三轮的展区越来越大,展示型号越来越多。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外经销商驻足观看,还让其中很多人直接上车试驾,全方位体验感受。
这些市场优势背后,是成熟的产业集群与多年市场考验下的技术积累。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现有电动车相关企业151.7万家,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无锡、河南洛阳、山东临沂等地。
这些区域汇集了雅迪、常力、国威、金鹏、珠峰华鹰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其中,江苏现存相关企业约18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正是如此,江苏成了我国电动车制造的核心重镇。
徐州市丰县,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产业基地,拥有电动三轮车整车企业全国10强中的7家,区域内电动车整车及配件生产企业共计有1000多家。
当地整车生产能力在2022年突破了500万辆,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电动三轮车市场份额和95%以上的电机市场份额。
如今丰县已经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动三轮车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在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
“世界‘电三’看中国,中国‘电三’看丰县”,是当地最为响亮的标语。
无锡市锡山区,拥有整车制造企业195家,全国电动车十强企业中的雅迪、新日、台铃、爱玛、金箭、小刀六家均在此地汇聚,年产电动车超1500万辆,出口订单较多的企业高达160家,是“中国电动车之乡”,也是电动三轮车的另一个重镇。
丰县、锡山两地几乎涵盖了电动车生产制造的全链路,集群效应与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强大的研发制造之外,他们也都把海外市场作为增长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锡山电动车企业,目前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超1800家海外销售门店,在10多个国家投资建设20多个生产基地,出海优势十分明显。
2023年,锡山电动车行业平均外贸增幅达到20%,个别企业甚至达到50%。
海外不同地区对电三轮有着五花八门的多样性需求,能够个性化地快速响应这些需求,甚至是唯一能全方位满足需求的供应者,也是中国电动车厂商能在海外成功的关键。
根据行业海外客户画像,东南亚旅游业繁荣,对电动观光三轮车的需求较多;非洲三轮车多用于货物运输,偏好尺寸更大、更耐用的型号;欧美国家农场多,城市街道相对狭窄,大马力、轻型化电三轮的需求比较旺盛。
而所有这些,中国厂商都可分分钟搞定。
和新能源汽车一样,国产电三轮的智能化程度也是吸引海外客户的一个卖点。
我国电三轮制造企业注重产品升级,部分高端产品已能并入车联网,应用场景拓展到了无人物流配送、广告投放、智能环卫等行业,甚至还计划在全球布局电三轮换电项目,以解决区域车辆运营里程受限的痛点。
国产电动三轮车本就拥有性价比高、质量好、技术成熟等优势,升级版电三轮还领先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化技术,使得市场地位进一步被加强。
这让国产“三蹦子”在海外热销并不意外。
2017-2024年,国内电动三轮车市场规模从257.24亿元增长到了450亿元。
这其中,既有出货量的增加,也有售价上涨的推动。随着大功率电动三轮车占比持续走高,整体电动三轮车市场均价也在稳步增长,2024年已升至3050元/辆。
但高速增长的背后,国内电三轮市场却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增速逐渐放缓,二是高度竞争让行业毛利率持续走低,普遍不超过10%。
有着广阔前景的国际市场因此被各家企业视为新的增长极。
根据行研机构百谏方略发布的数据,包括中国市场在内,2023年全球电动三轮车市场销售额达到618.6亿元,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498.9亿元。
规模之外,海外市场的利润水平也相当可观。根据代表性公司数据看,一般电动三轮的外贸净利润也能做到8%-10%,定制款产品还可更高。
走出去因此成为必然。
目前,印度是中国电动三轮的最大海外市场,2024年对其出口量约为22万辆,占总出口量的34%,中国产电三轮在当地经常是一车难求。
在三轮摩托文化本就浓厚的东南亚市场,中国电动车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对其出口约9万辆,占比14%。
非洲地区的市场规模,也在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持续增长,2024年对其出口量约为6万辆,占比9%。
欧洲市场随着绿色出行政策的有效推动,也表现不错,2024对其出口量约为5万辆,占比8%。
当下年出口量约4万辆的美洲市场则被寄望成为未来的新增长极。
无论在乡间农场还是城市街头,国产电三轮在美国的曝光率越来越高,美国也已成为国产三蹦子在美洲最大的出口市场,年进口量在2023年就突破了2万辆。
与此同时,墨西哥市场二轮与三轮电动车的普及率不到20%,市场潜力大,当地多家进口商都希望从中国引进更多款电动车来推广产品,打开市场。
目前,除了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出海,中国一众电动车制造商还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装配基地,将进一步提升生产与物流效率,增强竞争力。
不过,前景广阔的同时,挑战也在增加。
首先是中国电三轮制造商们,还未在海外形成具有普遍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的品牌,伴随国内出海规模和力度的增加,在海外市场的内卷化也在所难免。
另一边,印度也正在觑觎这个市场。把电动三轮车视为重要交通工具的印度,既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同时也正孕育出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争夺着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2023年,印度本土厂商Montra Electric与Exponent Energy合作研发出了15分钟快充型电三轮,未来还将推出比8.8kWh充电速率更快的“超快充三轮”。
2024年,印度Surge公司推出了创新款电动车Surge S3,该产品可在3分钟内将电动三轮车转换为两轮电动踏板车,拓宽了产品使用场景,解决了二轮三轮间的取舍问题。
若这些企业大举进入国际市场,恐将成为强劲对手。
目前,国产电三轮也正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包括品牌的培育,以长期保持住国际竞争力。未来几年,中国三蹦子进一步驰骋国际,已是大势所趋。
[1]《“三蹦子”在美国爆火背后》澎湃新闻
[2]《县城三蹦子,制霸海外市场》界面新闻
[3]《国产“三蹦子”出海迸出火星子》证券时报
[4]《锡山电动车企搏击全球市场》无锡市人民政府
[5]《江苏丰县打造全国最大“电三”产业集群》消费日报
[6]《“飞升”的三蹦子背后,这波富贵被谁接住了?》观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