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普遍存在使用临时工的现象

【本文来自《韩国最低工资月入过万人民币,是中国的四倍以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剪结
  • 美国时薪听着挺美,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让一个员工干满,一份工拆开时间,请N个人轮流上,所以多数美国人打几份工才能维持生计很正常。这爹都这样了,子怎么可能不学。

日韩普遍存在使用临时工的现象。

日本因为年薪制度和终身制等问题,很多企业不愿意新招正社员,经常拿临时工和“研修生”这些替补当主力。比如武井咲主演的《黑色皮革手册》,女主第一集就因为出了点事,加上临时工属性,很顺畅地被辞退。

韩国本来是人口有限,经济好的时候国内劳动力不足,就大面积招聘临时工。然后企业发现临时工这个玩意,干活多、福利少,逐渐就推广开来。结果就是,各种大企业在劳动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愿意付高工资,就普遍雇佣临时工;小门小户付不起高工资,更承担不起低于标准时薪给付工资带来的法律风险,也只能选择临时工。

而临时工、派遣工这种用工模式,是不管员工有没有干满标准工时的。干满了,也基本没有社保;干不满,连工资都没保证。

所以,如果不看用工属性,只看最低时薪高低,这种文章基本不用看。因为它的作者大概率没经历过真正的职场,可能连一份正经的劳动合同都没签过,所以才能想当然地认为,最低时薪*8*月工作日,就等于最低月薪。

如果按照宁南山原文里的算法,那么上海的最低月薪应该是24(最低时薪)*8*21.75=4176,那虽然和他算出来的韩国最低过万有差别,但基本也是1/3-1/2,根本不是他说得1/4不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他根本没搞清楚,为什么规定了最低时薪之后,还要再规定最低月薪这个东西。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的话,让他再去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比如生活成本对比什么的,基本不可能了。

反过来,这种对社会几乎什么认知的人,反倒能通过评论社会现象去赚钱,侧面反映出这个世界,挺颠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