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盗号了?BBC画风突变,开始猛吹中国高新制造业

惊了!BBC居然出了一部短片盛赞中国制造。从无脑反华到突然中吹的转变,让人有些猝不及防。甚至在视频结尾连那句“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呢”都没有,单纯就是在介绍中国的产业崛起。

这部短片回顾了10年来,中国制造的成果,并对比了10年前。当时,我们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提振制造业计划,将中国产业结构从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升级为以高科技尖端制造业为驱动力的结构。BBC找到的专家和引用的报道都表示,总体上来看中国的这一“十年计划”非常成功。以至于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他们开始对华发动贸易战。

到这部分,如果是以往的反华腔调,那么BBC一般会扯所谓“贸易公平性”的问题,或者开始攻击意识形态、人权问题。然而,BBC反而是引用了一位华裔专家的话:多年来,西方对中国在敏感技术方面实施了大量制裁,而这种巨大的外部威胁唤醒了中国人,并迫使他们在先进技术领域追求自给自足。

BBC还称,华为就是这么一个很好的例子。2019年,他在全球5G设备上处于领先地位,手机市场份额也非常大,随后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实施了广泛制裁,使得华为无法获得高端芯片。但是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了芯片制造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2023年其推出的芯片远超外界对华为和中国在该领域的预期。同样,近期走红的Deepseek也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此外,TikTok、Shein、Temu这些应用程序,也都在美国走红。

最后,BBC总结道,即便西方国家已经制定了各种对中国的对抗措施,但毫无疑问一个拥有远大野心,雄厚资金和大量耐心的新高科技领导者已经崛起。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说道一下,BBC这段视频中采访的专家,没有任何一个来自于美国方面,其中2人是英国学术机构里的华人,还有一位来自德国智库。而这两位华人从面向和妆容上来看,大概率不是那种故意迎合西方社交圈需求的无脑自恨亚裔。这点是否意味着某种风向性的转变呢,很值得进一步观察。

很难说BBC这种疑似被盗号的行为,是不是对特朗普断狗粮行为的抵抗。目前可以确认的是,BBC的分支机构,“BBC媒体行动”是从美国国际开发署拿钱的,资金数额其自称相当于2023-2024年总资金的8%。只能说这种一边从美国拿钱,一边号称是在全世界推行新闻自由的组织,实在是典中典。

现在特朗普正在对着各路盟友出重拳,狂薅羊毛。当地时间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全部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的关税,虽说似乎是冲着我们来的,但贸易战都已经打到2025年了,现在对美出口最多钢铁和铝制品的根本就不是中国,排名前五的是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韩国和德国。相比之下,美国对英国算不错的了,只是停止给你们的搞事机构打钱,都没问你要钱,你还得谢谢人家呢。

其实,除了BBC最近的中吹动向外,还有一篇德意志银行呼吁做多中国的研究报告最近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这是中国的,而不是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报告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我们相信,2025 年将是投资界认识到中国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一年。人们越来越难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 在许多制造业部门,甚至在服务业,中国企业正在提供更物有所值、往往质量更高的产品。

500

报告不是很长,大致的意思是现在投资中国的风险很低,资产价格也不高,但不会这样一直下去,不尽快上车就会被远远抛下,减持中国资产是相当短视的,非市场因素导向会遭到市场惩罚。文中还有一些相当有意思的点,比如六代机和Deepseek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在高附加值行业和主导供应链方面的卓越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文章还提到,中国现在并不像有些人炒作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更像是80年代初产业发展对美国形成全面挑战的日本。当然,我们这些脑子正常的中国人其实也都能意识到,当年美国全民反日,砸日本车和电器这一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来说当然没什么用。美国想要应对中国的产业竞争,靠盘外招可不顶用。

稍微总结一下,从欧洲方向的舆论变化可以看出,拜登任期内唯意识形态先行的模式未来可能要有所松动了。这一方面与民主党失势,特朗普要清算软左翼相关,另一方面我国的六代机和Deepseek这样的“强鳖”新闻,是真的在世界上产生了轰动性的效果,甚至足以动摇看空中国的预期。而欧洲国家的舆论界可能正在试探风向,也有可能是在向美国示威。特朗普现在的一通乱搞,可能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历史机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