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复活”:放眼俄乌停战后
在被炸近两年半之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近日竟显露出“复活”的迹象。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前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种种迹象显示俄乌和谈的可能性正显著增加。
日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示只要美国和欧盟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其已准备好与俄总统普京谈判。
不过,“北溪”的未来,更多取决于德国对投资和回报的考量。毕竟,德国是“北溪2号”项目中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解决自身的能源需求。
1月9日,“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公司总部所在地瑞士楚格州法院下令,破例将该公司破产判决延长至2025年5月9日,原因是考虑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即将到来的德国大选可能会对“北溪2号”的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该消息一经披露就在德国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德国将于2月23日举行大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破产判决的延长将使德国新一届政府能够重新决定“北溪2号”的未来。
老管道可以用起来
“北溪2号”是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全长约1222公里,穿越波罗的海,设计年输气能力达55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95亿欧元。2021年底,管道建设完成,但由于欧洲能源政策和美国制裁,德国政府暂停了其认证程序。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彻底冻结了该项目。2022年9月26日,“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在波罗的海发生爆炸并严重受损,至今仍未获得修复。而在爆炸发生前的2022年8月31日,俄方已停止通过“北溪1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俄方表示,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北溪1号”管道在维修等方面出现问题,管道停止输气的责任完全在于西方制裁。
根据目前的情况,如果到5月9日还找不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公司将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这意味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及五家欧洲投资者(德国的Wintershall Dea和Uniper、奥地利的OMV、法国的Engie和英国-荷兰的壳牌)将失去对“北溪2号”的控制权,这些国家的纳税人可能会因此损失惨重。 据德媒报道,德国Uniper能源公司对“北溪2号”的投资高达10亿欧元。
虽然面临种种不确定性,但欧洲国家对未来如何进一步利用“北溪2号”依然饶有兴趣。
目前媒体讨论比较多的方案是利用“北溪2号”的海底管道从芬兰向德国输送氢气。近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乌多·菲利普访问芬兰期间与对方探讨了从芬兰进口氢气的可能性,德国经济部表示,德国和芬兰希望利用芬兰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为德国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建立氢气进口走廊。
此前,“波罗的海氢能走廊”就已被欧盟委员会确定为“共同利益项目”。目前已经有来自丹麦、瑞典和芬兰的三家能源公司负责这一名为“波罗的海氢气收集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报道,如果从零开始建设氢气运输管道,费用将极其高昂,重新利用目前闲置的“北溪2号”海底管线对欧洲国家而言才是明智之举。
△“波罗的海氢气收集器”项目示意图。
从技术层面看,将原本的天然气管道改为氢气管道的难度也并不高,且已有成功的先例。2024年年初投入运营的“波罗的海管道连接”氢气管道项目就是由“北溪2号”部分管道改建而成。该管道从德国吕根岛的穆克兰港出发,经波罗的海连接德国本土的卢布明市,全长50公里。
专家表示,“北溪2号”管道原本贯穿波罗的海,连接俄罗斯和德国,如果想通过该管道从芬兰进口氢气,需要在波罗的海合适位置增设一条通往芬兰的管道。虽然此前该管道遭受破坏,但从技术上来说仍是可能的。
不过,对于这一计划,德国经济部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还不存在使用管道的问题”,德国联邦政府并未就此议题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进行任何正式谈判。
为继续进口俄气寻找借口?
也有一些人质疑将“北溪2号”改建为氢气管道的计划,认为提出该计划的政客的出发点并非真正在于进口芬兰氢气,而是想为在俄乌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后继续使用该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做准备。德国环境援助组织负责人萨沙·穆勒-克雷纳直言:“将‘北溪2号’管道用于运输氢气是不现实的,这是为未来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寻找的借口。”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报道称,作为结束俄乌冲突的可能协议的一部分,欧盟正在讨论是否应恢复进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因为此举或能抑制欧洲能源价格过高的状况,并吸引俄罗斯坐到谈判桌前,为双方提供停火的理由。有报道称,这一想法得到了一些来自德国、匈牙利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官员的支持。
针对这种可能性,穆勒-克雷纳再次表示反对。他认为,重新启用“北溪2号”管道不仅会为俄罗斯提供更多资金,还会使欧洲继续依赖天然气,从而破坏为实现气候目标而作出的努力。他还专门致信德国财政部长库基斯,要求德国政府明确回应是否会利用“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公司破产程序启动时间的延后,推动重启“北溪2号”项目。对此,德国方面予以否认。
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在于,经历三年的战火,欧洲国家对与俄罗斯的合作已毫无信心。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雅各布·佩佩认为,欧洲不应以恢复进口俄管道天然气为前提,说服俄方参与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
他表示:“俄罗斯方面的想法与欧盟完全不同,他们看中的是地缘战略利益而非经济利益,他们已经放弃了欧洲市场。即便俄罗斯有兴趣恢复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也只能是在对其有利的条件下进行。”
“美国千载难逢的机遇”
“北溪2号”的未来不仅在欧洲内部引起讨论,还引发了国际关注。据报道,美国商人斯蒂芬·林奇正在寻求美国政府的许可,计划在“北溪2号”的破产拍卖中参与竞标。
由于美国政府对“北溪2号”项目实施了严厉的制裁,林奇的团队从年初开始就向美国财政部提出申请,试图让美国政府允许其与目前受美国制裁的实体进行交易谈判。
林奇认为,一旦冲突结束,俄罗斯、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非常有可能重启“北溪2号”。让美国资本介入该管道,是美国控制欧洲能源供应千载难逢的机遇,并且能为美国在俄乌谈判中确保自身的战略利益提供筹码。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管道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林奇相信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估值约110亿美元的“北溪2号”管道。
鉴于美总统特朗普曾屡次表示将在上任后快速解决俄乌冲突,林奇的计划尽管面临一些障碍,但这笔交易作为特朗普政府促成俄乌和谈的可能筹码,或将获得更大的助力。
林奇的朋友、曾担任拜登特别顾问的知名律师李·沃洛斯基认为,林奇提出收购“北溪2号”的建议符合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利益。作为一个曾在俄罗斯经营多年的美国投资者,林奇非常适合领导这项工作。在美国大选期间,林奇还曾向支持特朗普的政治委员会以及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捐款超过30万美元。
综合来看,美国介入“北溪2号”交易这一设想也许并非天方夜谭。特朗普主张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迅速解决俄乌冲突,因此不排除在谈判过程中为寻求美国利益最大化,全力支持美国资本控制“北溪2号”,借此控制欧盟的能源供应,左右欧盟的外交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