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人也跑来对账,会发生什么事?中国网友的妙评给我看乐了

一、如果印度人也跑过来和中国人对账会怎么样?

我真是被咱们中国网友那股子机灵劲儿和幽默感给可爱到了。最近中美网友大对账的话题在国内舆论场上不是传得很火吗?结果这两天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几条帖子,也是和国际对账话题相关的,不过对账的对象不是中美,而是中印。

你比方说在这条题为《如果中国和印度对账会怎样?》的帖子下面,发帖人(国内IP)是这么说的:

“如果国内和印度网友进行对账,肯定会有国内网友哭诉:自己虽然月薪两万,但是得每个月得拿出一万多还房贷,得还三十年,工作得996,还得担心自己35岁之后被开除,并且房价下跌之后贷款余额比房子价值还高。接着,印度网友会感叹自己虽然收入低,但是不用加班,印度的物价水平也低,医疗又免费,医药也非常有效。然后印度网友会争论3000卢比和3000人民币的购买力高低。最后,国内网友会截图发给自己的好朋友,然后说:印度人可真有趣。”

500

这条帖子之所以吸引了我,是因为它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一是它的赞、藏、评完全不成正比,点赞和收藏只有120多个和20多个,而评论却有近900条;二是涉及中美网友对账的帖子,评论区里的氛围通常都是很友好,而这条帖子下方的近900条留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不用你搁这儿阴阳怪气的,我们都承认的,印度本来就是亚洲第一,用不着你理中客的分析。”

“你把宇宙第一的考瑞亚放哪儿了?!”

“我更想看韩国和越南把他们的传统对账一下。”

500

“能和印度相提并论的只有韩国。”

“我直接承认中国不行,对不了一点。”

“印度本来就比中国发达啊,这是一直存在的事实啊,我们又怎么可能会破防呢?”

500

“三哥一句话都不能信,他说‘你好’都可能是假的。”

500

“你跟他们对咯,我想应该没有其他中国人有兴趣参与的。”

“貌似是这样的,中国穷人的日子比美国穷人的好,而印度穷人日子又比中国穷人的好。所以我建议美国穷人干脆一步到位,直接移民印度吧。”

500

“印度估计对完账以后自信心更加强烈了。‘什么?你们的中餐里头竟然没有咖喱?什么?你们在大马路上竟然不能随地大小便?什么?在中国调戏一下妇女竟然要坐牢?什么?在中国结婚竟然要给女方彩礼?那你们中国人还和我们对个嘚儿的账啊?肯定还是印度好啊’。”

500

“你说的太好了,奖励你去印度。”

“那我建议印度直接和美国对账,印度这样不就赢了个n次方吗?”

500

有位IP定位在澳大利亚的薯友吐槽:“三哥嘴里的话,你连标点符号都不要信。阿三住过的房间,搬走后,4个月臭味都散不去。”

500

这条评论的下方的跟评也很让人绷不住:“ip正确,你说的话我信。”

完了又有一个IP定位在加拿大的薯友出来现身说法:“那难道我说的你就不信了?他们可真的在沙滩上拉屎诶。”

二、账得和正常人才能对,要是碰上个不正常的,你怎么对都白搭

也有薯友说:“跟正常人可以对账,但是人本来就不正常的,怎么对都是浪费时间。”

关于这位薯友的说法,说来凑巧的是,我后来还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条印度网民发的短视频,标题叫作《西方媒体没有展示的印度城市》,视频内容主要描述的是印度哈里亚纳邦的经济重镇古尔冈的繁华一面。古尔冈有个名叫Cyberhub的商圈,看上去拾掇得还可以,应该算是古尔冈当地的大悦城、龙湖天街或者天虹吧。

500

这位印度网民发的这条帖子并不是奔着和我们对账来的,但是我还是在评论区里看到了很多让人绷不住的国内薯友留言,比如这条:

“中国也不差的,上海被公认为东方小孟买。”

500

完了那位印度网民似乎是没听明白这话是啥意思,结果给回了句:

“确实,上海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常被称为东方的小孟买。”

500

看完他这条回帖我这才注意到,把上海比作东方小孟买的那位薯友IP是广东的,而且他还有个但凡广东人民看了都会过目不忘的昵称:delay
no
more。这个昵称配合广东IP,再加上“上海又叫东方小孟买”这个在中国舆论场上流传已久的经典老梗,似乎一下子就把中印对账这个话题的抽象浓度给抬高到了连毕加索看了都得直呼“好家伙”的程度。

还有一位薯友在中印对账话题的帖子下方追忆起了当初莫迪政府封禁中国app的那段往事,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印度很有先见之明啊,所以早在2020年就把小红书给封了。”

500

关于咱们这位薯友的说法,我在这里要和大家澄清一下:印度政府在过去几年里的确是封禁了一大批中国的app,但是其中并不包括小红书。时至今日,身为漏网之鱼的小红书在印度的手机应用商店里头还是可以搜到并下载使用的。

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莫迪当局给咱们罗织了多项莫须有的奇葩罪名,先后多次封禁了超过200款中国app,其中包括但不限于:TikTok、WeChat(微信海外版)、UC浏览器、百度地图、快手海外版、腾讯的QQ全家桶、美图秀秀、《绝地求生》手游、扫描全能王和微博等。

而在所有这些被莫迪封掉的中国app当中,我觉得最让人绷不住的就是扫描全能王和微博。

虽然扫描全能王一早就上了莫迪当局的黑名单,早到就在莫迪的首批59款封禁中国app的清单里,属于是和TikTok、WeChat这俩大哥坐一座吃席的,但是直到现在很多印度人仍然在用扫描全能王,其中有不少正是印度的公务员。

因为公务员扫描公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印度没有可以媲美扫描全能王的手机应用,能用得都得花钱,印度人又舍不得掏腰包。很多印度公务员直到现在还在当年的老款手机,这不是因为他们恋旧,而是因为老款机子里头安装了扫描全能王,你换新就没得用了。

至于微博,当年中印关系向好的时候,莫迪是来微博上开过个人号的。后来川普上台开启第一任期,莫迪当局将川普对华大打贸易战视作“千载良机”,认为印度能否从咱中国人手里接过这波泼天的富贵——不是我这个富贵,是制造业的富贵,就看这次能不能把投名状给美国纳上去了。于是乎,印度就在2017至2020年间先后对华挑起包括洞朗对峙、加勒万河谷冲突、疫情主责在华论以及封杀中国app在内的一系列骚操作。

500

然而搞笑的是,印度人似乎是在把事情做绝了之后才回过味来:我是不是在拨弄中国人逆鳞的时候忘了点什么?坏了!我把莫迪总理的微博账号给忘了!于是乎,中国社媒平台上极为罕见的一幕发生了:在中国网友的围观下,负责运营莫迪微博的印度小编开始一条条手动删除以往的帖子。很多中国网民没看过这样的南洋景,于是被纷纷吸引了过来,印度小编在那头一边删,中国网友在这头一边截。后来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有人去@印度驻华大使馆的官微:哥们,实在不行咱要不就以大使馆的身份给微博打声招呼吧,申请直接把账号关了不就得了吗?一条条删多费劲啊。

说来搞笑的是,不光是我们中国网友,一提起最近的中美网友大对账,一些个印度媒体也想起了5年莫迪当局对中国app发起的那一波大清洗。而且,非常符合我对印度媒体刻板印象的是,时隔五年重提旧事,他们非但不以为耻,反倒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意思。

你就拿“今日印度”在1月19日刊登的这篇题为《早上好,美国:为什么印度在
5 年前就把
TikTok给封了?》的评论文章来说吧,就在美国网友都在为TikTok惨遭美国政府封杀的噩耗感伤不已的时候,“今日印度”的编辑普利娅·帕里克却在她的评论文章里头如是说道:

500

“在美国最高法院以国家安全为由,维持美国政府封禁TikTok的决定之后,这款备受美国用户欢迎的中国app,终于在1月19日正式暂停了在美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早在5年以前,印度就已经这么干了,印度的大胆立场在当时曾经引发过巨大的争议……毫无疑问,在防止敏感数据泄露、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勇敢向中国的‘数字殖民’说不这场运动中,印度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他国家的后续举措,都不过是对印度的亦步亦趋罢了(INDIA
LEADS, OTHERS FOLLOW)。”

500

说真的,就印度主流舆论的这种对华心态,我觉得确实就像咱们的薯友在小红书评论的那样:跟正常人才可以对账,但是如果一个人本来就不正常,你怎么对都是浪费时间。

三、“你们印度到底是喜欢我哪点到现在还不肯封我?你们说出来我改还不成吗?”

而且,咱们退一步说,不考虑任何玩梗或开玩笑的元素,如果我们真的想在中印大对账这个话题里看到一些严肃的、建设性的言论,这样的帖子是不是真的就不存在呢?答案是否定,这种帖子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只不过不是在小红书上,而是在备受印度人喜爱的美版知乎问答平台Quora上。

以我去年在Quora上刷到的这条帖子为例,有位Quora网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访问过中印两国,后来又在2023年故地重游。23年的那次故地重给了很大的震撼,因为中印两国的发展差异实在是太过惊人了。如今的中国,俨然已经有了一副现代化国家的气派。而印度呢?印度却好像被困在了过去。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印如此巨大的差异?是因为印度教文化太落后了吗?”

500

在这条帖子的留言区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风格迥异的留言。

一种是严肃分析问题,承认印不如中的。这种回答虽然存在,但是绝对数量很少:

“中国是一个崇尚选贤举能的国家,会遴选出最有优秀、最有才能的人来领导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是一流的。在他们计划扩建像上海或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之前,他们就已经想好了这两座城市未来100
年的发展路径。例如,1988
年批准的上海扩建计划,是根据中国人对2038年的预测数据来拟定的,后来他们又把预测数据延长到了2053年和2068年。不光是上海,其他的中国城市也一样。正是因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做得好,所以当你来到中国,坐上他们的高铁之后,你会自然而然地萌生这样一种感觉:你觉得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外星国家,你会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到底是怎么把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给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的?”

500

“而反观我们印度呢?我们印度的领导层里头都是一帮什么贵物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和这样的虫豸在一起可能管得好国家吗?至于印度的城市,印度的城市说实话就是长在这个国家身上的一颗颗毒瘤,它们的增长完全不受控制,驱动力主要是拉票和政治分肥,而非服务发展的刚需。大量穷困潦倒的农村移民涌入印度的大城市,其中大多数人无家可归,只能被迫在大街上流浪、乞讨和排泄。正是因为印度城市的规划太糟糕了,所以当你抵达印度城市的那一刻,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扑鼻而来的‘妈妈咪啊,原来一个挤了14亿人口的国家就是这样的啊’。”

500

还有一种顾左而言他,一上来就给你摆谱摆臭架子的。这种留言是Quora上最常见的,看得多了你不用去瞄ID或昵称也能猜出来,它大概率就是出自印度网民之口的:

“什么叫‘落后的印度教文化?’,仅此一条,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就不用细看了。因为它已经说明了你这个人的无知和傲慢。但是我这个的格局比较大,所以我会和你好好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会比印度发达。”

500

“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赤色政权,仅此一项,就使中国的治国难度比印度的低上不少。如果说中国的治国难度是黄河治沙,那么印度的治国难度就是恒河治污。印度教并不落后,实际上,它甚至可以说是在科学和哲学领域最先进的宗教之一。印度教文化为印度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念指导,比如城市规划、贤能政治、教育系统、金融管理、农村发展、和国际事务等。如果我们在后英国时代能够遵循印度教的治理方式,而不是就着英国人的殖民理念英规印随,那么即便我们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是有望超过中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的。网络不是公共场所,不是让你上来随地乱扔呕吐物或排泄物的。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只有这样你才配和我们的印度的聪明人讨论问题。”

500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最近在群聊里刷到的一个笑话:

如果让中美俄的三国薯友各选一首主打歌。那么中国人选的就应该是《北京欢迎你》,美国人则更偏爱《终于等到你》,而俄罗斯人则会挑《他一定很爱你》。

那要是把印度也算进来呢?我觉得印度人大概就会选《浮夸》来当主打歌了吧。

现在我算是彻底想明白为什么美国的TikTok难民放着印度社媒软件的英语平台不用,非要跑过来小红书用生硬的普通话问我们能不能拼桌呢。姐姐我累了一天了,抽空刷会儿社媒是为了获得一些情绪价值的,不是要招来一帮活爹教我怎么做事的。而且,得亏美国网友来的是中国小红书啊,至多也就是交一交猫税。要是一个不小心去了赛博世界的缅北、妙瓦底,到了印度的小橙书上,保不齐就得交什么牛税啊、羊税啊、孟加拉巨蜥税啊,甚至是排气管税了。

虽然小红书至今仍以漏网之鱼的身份游离于莫迪当局的黑名单之外,但事已至此,为了维护舆论空间里良好的讨论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平台本身的长远发展,我觉得小红书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主动去找印度政府自投罗网。如果对方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封你们的由头,那你们就干脆给他们把话挑明了说:

“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导致你们现在还没有把我拉进永封黑名单的?你们说出来,我改还不成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