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小学数学题说起(下):远离阅读低幼化、情绪化和混沌化陷阱

关于前段时间刷屏的深圳南山区小学数学考试题,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简要地谈了考试改革的情境化、过程化、能力化导向。这一篇回到我自己的老本行——语文,就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讲讲中小学语文学习中最容易踩的坑——阅读陷阱。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从幼儿园直到高中,其实都是在围绕听说读写四项进行能力训练,而阅读和写作又是重中之重。

500

国家一直在推进全民阅读计划

在西方的语言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学都分为精读与泛读,中小学阶段则实行有效的分级阅读。分级阅读始于20世纪后期,英美系国家制定的严格的儿童阅读分级制度,譬如美国的蓝思(Lexile)分级体系就是典型例子。紧随西方国家,我国港台地区也对学生实行分级阅读培养模式。

中国的母语教学,除了语文教材勉强算是分级提升外,其他阅读内容和能力培养都缺乏分级体系。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召开首届与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并向社会发布了《儿童心智发展与分级阅读建议》、《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

14年过去了,我既没有见到关于分级阅读的深入广泛调研,也没有见到有力推动和跟踪调整的信息,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来说,切合汉语言特征的科学、有效分级阅读能力培养体系,仍然是镜花水月。

其实阅读伴随人的一生,阅读生活也广泛存在于家庭、学校和图书馆等社会机构,绝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的事情。只是中小学生的阅读是打基础、定方向、建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不可不慎重对待。

中小学生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时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4-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4岁)——青年前期(15-18岁),每一个时期的阅读都需要甄选阅读材料,避免低效和负效阅读。

 

一、避开低幼化陷阱,做好婴幼期与童年期过渡。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来说,为了保护他们的视力,最好的母语学习是对话或者听故事,而如果要开始阅读的话,阅读方式最好选择方式读纸质绘本,譬如国内的巧虎系列,国外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故事。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开始学习拼音并认识一部分汉字,自己开始尝试读读物,可以读国内的小牛顿科学馆系列套书,或者翻译过来的《神奇校车》、《JK野生动物》和《宝宝的物理学》系列科普书籍。

对于婴幼儿期的孩子来讲,语言和思维的启蒙期,最需要警惕的是低幼化陷阱。譬如一些民间故事,《神笔马良》《孟姜女》《海螺姑娘》等,都违背物理规律并且要么宣传仇恨,要么引导孩子耽于幻想。

我这些年来改写《龟兔赛跑》等故事,考证《铁杵磨针》(见《》)等史事的真伪,指出乌龟的侥幸获胜可能性极低,李白的少年聪颖不是低效重复培养出来的,就是避免把孩子的原初思维导向异想天开、侥幸、僵化等歧途。

 

二、避开情绪化陷阱,选择好童年期、少年期阅读文本。

 

在一个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这世间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而国内由于内卷,成年人普遍需要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放松身心、疏解情绪,所以成年人的世界最受欢迎的,就是网络各类轻松搞笑的摆拍视频或情感爽文。

但是少年儿童不同,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奠基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如果偏向,后果往往特别严重。《论语·季氏》中有这么一段话: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身处网络世界,时代特“色”游戏、爽文可谓无孔不入,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各种不良欲望、情感的陷阱不能自拔。陷入情感信息茧房的少年儿童,往往在快感中被淆乱人生方向、消解人生意义、解构人生价值,成为商人们最觊觎的移动钱包。

要跟网络游戏、爽文抢孩子,童年时期多看看纪录片,下图的这些纪录片在b站、腾讯视频、优酷、央视纪录片频道可以找得到。

500

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纪律片集锦

 

当儿童对各科知识产生了兴趣,然后就可以带领他们阅读各种名人传记,读《视觉盛宴:神奇的化学元素》《万物起源》《时间简史》《神奇的微积分》等科普书籍,读狄更斯、雨果、莫泊桑、小仲马等人的文学作品,读《三国演义》《古文观止》《朝花夕拾》等经典作品。

 

古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是因为少年儿童读《水浒传》也容易陷入情绪化陷阱,最坏的结果就是读出一身的匪气来。想想江州劫法场之时,李逵等人“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是宣扬的什么价值观?

 

三、避开混沌化陷阱,选择好青年期的专业知识读物。

 

我们先来看几个有趣的语言例子:

其一,在河马、黑马、骡马、海马四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马”,请问如果给“马”这种生物下定义,那么这个定义的内涵——也就是事物的概念有可能表达清晰吗?

 

其二,天空、天子、“为天地立心”和“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四组文字中,“天”的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

 

其三,在化学科目中,烟、雾和烟雾是这么定义的:烟是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雾是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烟雾是大量细小固体颗粒与大量细小液滴同时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而在古诗句“烟村四五家”和“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烟”到底又是指什么呢?

500

高中化学课本的选择性必修2《引言》就比较了古代和现代的概念区别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譬如“仁”、“道”、“礼”……

在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很多概念内涵游移不定的词语,完全难以界定它们的含义和语义场。语言整体上底层概念不清,那就会有很多理解的错位和争议,所以中国人如果开展辩论,经常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场面,其中语汇这种底层代码概念模糊是主要原因。

有不少青少年很讨厌古诗文,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阅历和专业知识,觉得一些诗文是无意义的信息的混乱组编,读多了会让他们陷入思维和逻辑的混沌,所以他们很厌恶语文学习。

对于青年来讲,我建议多读读理化生和历史、地理等专业知识书籍。至于文化类的作品,譬如《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政治、经济、哲学类的著作,课本上涉及到的听老师讲讲就行,至于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还是等你们有时间、有兴趣、有了阅历再来看吧,千万别陷入了思维混沌的阅读陷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