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或者中成药价格贵的问题,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有地方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医疗机构中成药使用比例,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到关于医药尤其是中医药的文章,作为中医药专业人员,我总忍不住说几句;看到评论区的言论,大部份都持反对意见。看来中医药复兴,任重道远。但我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时对部分评论作出回应:

一、关于中药或者中成药价格贵的问题,还真不能一概而论。便宜的中成药到处都有。不信大家可以到某多多上浏览。很多商品都是这样,有价位偏高,也有价位亲民的,看你如何选择。另外中药还涉及到贵细药材的问题,如果你需要的药品当中含贵细药材,整副药下来,自然花钱要多些。反之,如果你所需药品处方中都是普通大宗常见药材,当然不会有多贵。

二、关于中药的疗效问题,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过大家要清楚,中药存续了好几千年,为我华夏民族的生存繁衍作出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怎么可能因为你的一两次或许没有效果的实践就被完全否定了呢,这明显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嘛。就我自己在药店销售过程中,用纯中药为顾客解除病痛的例子也多得很啊。中医药确实存在一个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问题,只要对症,效果一定是很明显的。

评论中有朋友提到副作用和正作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服药后的负反应和瞑眩反应的问题。负反应就是副作用,对疾病治疗无益,对身体可能有害,而瞑眩反应是药物作用于机体的正常反应,是疾病趋稳向好的标志,对身体无害。

三、从我个人对医院接触的有限的事实来看,中医中成药确实目前在各级医院不受待见,现在大部分医生都是用西医的方式进行检查(包括查血,心电图,CT,磁共振,胃肠镜等),然后开具西药(比如这两年经常听到的三素一汤)进行治疗。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开方的,不能说没有,但在医院(即使是中医院)占比也很小了。

中西医诊疗占比在我国医疗机构的长期严重不平衡,必然导致人们对中西医的认知出现偏激。这可能也是评论区大部分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次王董发声的客观因素之一。

四、坦白讲,对王董这个提议落实的前景我感到悲观。因为现实医院的医生中,采用西医方式诊疗的科室占比比中医大得多,在岗的医生学西医的也多很多,你指望学西医的医生去望闻问切,去辩证处方,或者开具中成药正可谓无米之炊。即使开了,也多只作为西药的附属来用。

五、王董提的方案中关于医院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这一点更值得重视。现在多数大一点的医院都有一定数量的院内中药制剂。这些制剂多是院内专家长期经验的积累,也久经临床验证,疗效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如果能将其尽可能的转化为新药,进行市面流通,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药的创新发展是有极大利好的。

至于说到集团利益什么的,我觉得就算有,也不是提方案的人说了算,一个人独享,关键是这个方案从整体上看是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这就够了!

总的来说,中医药要复兴,要发展,就需要我们要相关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应用环节加应重视,同时在生产环节把好质量关。这可能也是王董提案的积极意义所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