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铜鸮卣内发现3000年前蒸馏酒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一件商代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日前被证实是蒸馏酒,这将我国发现蒸馏酒的年代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

检测出3000年前蒸馏酒的商代铜鸮卣。(受访单位供图)这件铜鸮卣是2010年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在济南大辛庄遗址发掘的M257墓葬中出土的,时代为商代晚期。器物出土时,考古人员能够明显感受到内部有少量液体,但由于器盖和器身已经牢牢结合在一起,迟迟未能开启。近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的文物修复人员对铜鸮卣的锈蚀部分进行处理,打开了器盖。器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证实是3000年前的蒸馏酒。据检测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研究员吴朦说,经过检测发现,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存在乙醇等成分,确定是酒类。果酒、米酒,只有发酵没有蒸馏环节,会留下糖类、蛋白质等物质,即便长时间埋藏也不会完全降解。而这件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长期保存在封闭的无氧环境中,经过鉴定,只有水、乙醇、乙酸乙酯等成分,是采用蒸馏工艺制作的酒。吴朦介绍,中国蒸馏酒的起源研究一直是科技史和酒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国内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陆续有汉代的蒸馏器实物出土,包括海昏侯墓出土了西汉的蒸馏器,西安张家堡新莽墓葬出土了新莽时期的蒸馏器。这些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汉代中国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但当时,蒸馏技术是否被用来制作蒸馏酒尚不可定论。”吴朦说,此前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检测,鉴定烟台三十里堡汉墓群出土的酒为蒸馏酒,证明了汉代的蒸馏技术已经被用来制作蒸馏酒。而此次大辛庄遗址铜鸮卣内的液体样品,检测为蒸馏酒,将中国制作蒸馏酒的时间又向前追溯至3000年前。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陈国峰 1月14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1月1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市文物局获悉,经检测,考古人员在大辛庄遗址出土的一件商代铜鸮卣内发现距今3000年前的蒸馏酒,此举填补了我国自商代至汉代生产蒸馏酒的空白,是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通过山大联合实验室科学检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市文物部门获悉,经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吴朦副研究员检测,2010年12月在大辛庄遗址M257墓葬中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卣,其中的液体竟然是蒸馏酒!据介绍,山大该实验室在检测中,采取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
40℃下富集 30ml样品液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分子,进行 GC/MS
检测;另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样品液体中的小分子有机酸,如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这些有机酸为发酵酒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通过pH计检测样品液体的酸碱性,综合得出上述结论。时隔约3000年,该铜卣在埋藏的过程中已经锈蚀,铜锈将器盖与器身紧密连接,客观上也起到阻止器内液体挥发的作用。出土后,打开器盖,考古人员发现内部有清澈水体,当时就怀疑为陪葬的酒,但无法证实。同时发现,铜卣内壁仅有少量红锈,应为氧化亚铜,由于该锈蚀物是铜单质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的,表明铜卣在埋藏过程中密封性良好,内部物质氧化不充分。铜卣内取出的液体,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后,发现微量乙醇,证明其为酒。酒可以分为发酵酒和蒸馏酒,发酵酒即用谷物或者水果等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无氧发酵产生低浓度的乙醇,其中含有大量有机酸,使酒液呈酸性(pH
在 3-4
之间)。若发酵酒盛放在青铜容器中长久埋藏于地下,其中的有机酸会溶解铜锈,使得酒液呈现蓝色。而蒸馏酒是把发酵酒蒸馏,收集其中沸点低于100℃的挥发性成分,因此蒸馏酒中不含有这些高沸点的有机酸,呈中性。大辛庄这件商代铜卣内发现的酒液无色透明,表明没有铜离子溶入,检测其pH=5.8,接近中性;又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未检测到任何有机酸,说明水体在埋藏前也不含有酸性物质。综上分析,该样品不是发酵酒,而是蒸馏酒。

考古出土的发酵酒和蒸馏酒的颜色。a: 烟台十三里堡汉墓陶罐内蒸馏酒;b: 榆林走马梁汉墓铜壶内发酵酒; c: 大辛庄商代墓铜卣内蒸馏酒有力驳斥蒸馏酒“外来说”这件商代铜鸮卣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是2010年12月,该院考古人员在大辛庄遗址发掘的M257墓葬中出土的,时代为商代晚期。器物出土时,考古人员能够明显感受到其内部有少量液体,但由于器盖和器身已经牢牢结合在一起,迟迟未能开启。

商代铜鸮卣直到2024年底,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通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并入选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项目,才有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的文物修复人员对铜鸮卣的锈蚀部分进行处理,打开了器盖。随后,器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山东大学环境与社科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证实,是3000年前的蒸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