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工程创新,没有0到1的源头创新?
【本文由“mainking2003”推荐,来自《大就是强:从蜜雪冰城们的涌现,看中国经济真正的底力》评论区,标题为mainking2003添加】
放两段限于篇幅删除的花絮:
一处位置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之前。
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地理和文化相近,但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却存在巨大势能差,出现如锋面般的强烈对流,迅速形成了被称为“前店后厂”的经济循环。
如果以分形理论的视角来看,今天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双城、长江经济带,都是类似当年香港,但更大尺度上的高势能地区;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积累起来的产品力、服务力、品牌力,经由5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消除信息鸿沟,经由交通和物流打通物理壁垒。
第二处位置在“在这个复杂巨系统中,蜜雪冰城和成百上千正在迅速涌现的消费品牌的角色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有这样的疑问,跟质疑中国“大而不强”,中国只有工程创新,没有从0到1的源头创新,都是一样的。
其源头,在于对科技的片面理解,没有认识到“技术科学”的价值。
1947年,钱学森在总结应用力学及二战期间出现的原子弹、导弹、雷达等新技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科学”的概念。
他认为,技术科学既不是单纯的基础科学应用,也不是具体的工程技术领域,而是这两者结合的产物。它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工程技术中那些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具体的实践中提取出来,通过理论研究为工程技术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典型的技术科学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强调,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工程科学则是将基础科学的原理应用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