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首先要戴着舒服,其次要保证成像质量

【本文由“这把稳赢”推荐,来自《手机都要搭载AI了,智能眼镜为何没有大突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为业内相关。这个答案我十年前就说过

现在再说一遍,所有想在眼镜上搞突破的,都不愿意面对一个现实,就是眼镜首先要带着舒服,其次要保证成像质量

所有试图在眼镜上搞花样的企业,尤其是这些高科技企业,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他们从不在搞这东西之前,随便去一家眼科医院找眼科医生咨询一下视觉融像相关的问题,仿佛觉得我只要把我手里的高科技放上去,就必定能解决问题,最后大家也看到了:谷歌眼镜,苹果穿戴设备,国产华为眼镜,......最后顶天了是成为一个穿戴式音乐播放器。

可我花大几千几万的买一个音乐播放器?我话20买个耳机不就解决了

我知道肯定有略懂一点的小伙伴要说了,随着材料学科的发展,穿着舒适度的问题,肯定可以解决,没错我也同意,我觉得大概5-10年就能解决

但是另一个问题:成像

想要确保大部分人能接受,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视力缺陷,屈光不正,从远视,近视,散光,再到斜弱视,乃至随着年纪增长的老视问题,并且这些屈光不正往往是合并出现并且随时加深或改变的。

单纯的配一副眼镜,带着不舒服,重新验光,换一副就行了。

但是你要搭载AI的穿戴式视觉设备,你难道也每一副设备都要单独验光,然后搭载对应镜头/投影镜头和参数?

那万一我买了之后半年度数又加深了呢?几千几万的东西就扔了?

有人肯定说了,可以做模块化,每隔多少度数一档,像隐形眼镜那样配可更换“光学模块”。

那我又要进一步告诉你们,人眼的视觉融像功能有三级,你单纯保证能看清,或者双眼视像合一,只做到了前两级别,最后最高级别的立体视觉你怎么解决?

我说一句行业内人事不愿意向外透露的事实“大部分人并没有完整的立体视觉

普通的验光配件尚且如此,穿戴式设备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有人肯定还会问,说了那么久,你的意思是AI眼镜行不通呗?

错了,我个人是看好未来AI眼镜行业的,但是它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自适应仿生肌肉+可挤压变形透镜的联合组件被发明出来,换句话说也就是能模拟人眼调节机制的屈光组件被制造出来,然后才是AI眼镜的运用

不过么,至少看到现在,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投入,他们想做的,无非是尽快把他们所谓的AI风口尽快变现罢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