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比实际老1岁,死亡风险就增加19%?评估衰老,用肉眼就行
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有的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
实际上,抛开医美和妆容,看上去年轻的人实际上……也真的在抗衰延寿的赛道上更胜一筹!想知道一张年轻面容背后的“抗衰小秘密”吗?快来一起看看“长得年轻”和“真的年轻”之间的关系。
看上去好像不太学术的“娃娃脸”其实在科学领域有一个专有名词:感知年龄(perceived age),定义为一个人在外部评估者面前的年龄[1]。同赫赫有名、经过了多年研究、应用广泛的甲基化时钟一样,感知年龄是科学认证的重要衰老标记物之一[2]。
感知年龄和甲基化年龄相比,虽然都是和实际年龄高度相关的衰老学概念,但是侧重各有不同:甲基化年龄偏向实际年龄的预测和监控,而感知年龄更侧重于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感知年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3]。
看上去好像不太学术的“娃娃脸”其实在科学领域有一个专有名词:感知年龄(perceived age),定义为一个人在外部评估者面前的年龄[1]。同赫赫有名、经过了多年研究、应用广泛的甲基化时钟一样,感知年龄是科学认证的重要衰老标记物之一[2]。
感知年龄和甲基化年龄相比,虽然都是和实际年龄高度相关的衰老学概念,但是侧重各有不同:甲基化年龄偏向实际年龄的预测和监控,而感知年龄更侧重于预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感知年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3]。
图注:感知年龄、DNA甲基化年龄和实际年龄都高度相关,但互不干扰[3]
那通过感知年龄,究竟能发现哪些衰老相关的线索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死亡风险。著名的巴尔的摩老龄化研究就曾有一个延续13年的子项目:丹麦双胞胎衰老纵向研究(LSADT)。研究者们一共找到了1826对双胞胎,为他们拍照,再让41名评估者对他们的年龄进行评估。
令人惊讶的是,一样受精卵和生长环境的双胞胎之间,可以存在着10岁的感知年龄差,而这个年龄差直接导向的却是死亡风险:感知年龄老一岁, 7年死亡率增加8-19%[4]!
图注:两人实际年龄70岁,但是左边的感知年龄平均为64岁,右边的感知年龄平均为74岁
截止到2008年,这些双胞胎中一共有675人死亡,其中感知年龄大的在双胞胎中先去世的概率超过60%,且感知年龄差距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4]。
图注:双胞胎中感知年龄大的先去世的概率随着感知年龄差异的增大而增大[4]
除此之外,后来的多个研究又证实了,感知年龄和与衰老有关的健康状况变差[5]、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骨密度降低[7]、认知功能下降[8]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密切相关[9]。
当然,感知年龄能被证明与这么多衰老表征高度相关,其评估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靠感觉”,研究学者们就曾经为感知年龄的评估提炼了一套标准:
年龄相关的形态线索包括形态变化(鼻子耳朵软骨的生长)、局部特征变化(眼睛、嘴唇和头发)、皮肤纹理变化(柔软度、紧致度、光滑度和皱纹)等[10]。
再从这些角度出发,又有研究发现,它们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头发变白、前额和嘴唇高度的衰退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头发稀疏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而色素沉着的老年斑,皮肤皱纹和阳光损伤或多或少地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11]。
具体都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不要着急,我们接下去看。
No.1
遗传因素
2020年,研究者们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项目,英国生物样本库中抽调了海量的四十多万样本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感知年龄影响衰老表型的深厚遗传基础[12],后续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存在27-57%的遗传力[13]。
图注:面部特征与基因一一对应
研究者们找到了175个和感知面部年龄高度相关的基因。再把这些基因与其他遗传性状进行对比发现,感知年龄和其他75种身体状况或疾病都具有遗传相关性,其中“肥胖”是与之基因重叠最多的一个[12]。
也就是说,“娃娃脸”不仅和身体的其他状况息息相关,还能让自己的后代有至少1/4的概率拥有“娃娃脸”。
No.2
环境因素
面部每天直面风吹日晒和生活质量,感知年龄自然少不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习惯行为、社会经济地位和直接皮肤因素正是影响感知年龄的三大环境因素合集。
2009年的丹麦双胞胎项目中,研究者就发现,感知年龄受到阳光照射、吸烟和低体重指数(BMI)的负面影响,受到高社会地位、低抑郁评分和已婚的积极影响[4]。
但是他们也发现,这些因素的影响度在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接下来的一项针对中国女性的研究中就发现,影响女性的环境因素和男性存在不同侧重:更偏向于直接皮肤因素及其干预手段,家庭状况也会更大程度上影响女性感知年龄[14]。
图注:不同类型影响因素的相互交叉
看到这里,一定开始对“拥有娃娃脸”开始疯狂心动了吧!怎么看“娃娃脸”都不仅仅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更像是一种健康长寿的“吉兆”。
首先我们当然能通过防晒和改善生活质量来实现“看上去更年轻”,但是抛开抗衰延寿的“终极目标”,单纯想要得到“娃娃脸”也不是不能实现。有一些经过科学认证的“小技巧”,就能让路人为你的“不老童颜”回头、赞叹、打call!(这一趴仅供娱乐,谨慎模仿)
1)想要看上去年轻?表情很重要!
看上去最友好的微笑也同样看上去年轻吗?不,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示,相比微笑,面无表情更显年轻,而惊愕表情才是三种表情中的年轻之王。懂了,想要“装嫩”,保持惊讶就行[15]。
图注:看来小岳岳“深谙此道”
2)自然也少不了专业选手:化妆和医美
医美自然不用说,直接用医疗手段上手“捏脸”,想不年轻都难[16]。同样,化妆也的确能让30岁以上的人显年轻,对50岁以上的人效果尤为明显,但是!研究也说了30岁以下化妆反而会显老,因此20多的年轻人还是要谨慎选择妆容[17]。
图注:化妆≠年轻
3)夹子音?夹得好!
互联网时代,是不是会时常感叹网络上的夹子音都是“照骗”?科学证明了这一点!早在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就发现,声音会影响评估者对感知年龄的判断[18]。也就是说,听着夹子音去评估他人的年龄,都会下意识往年轻了说。
果然,夹子音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