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一谈琼瑶
《再谈琼瑶》自我发了上一篇关于琼瑶的评论文章后,有几个网友给我回复,提出了有启发性的意见。一位说,琼瑶的写法不是独创的,她继承了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派。另一位说,她和同学们在大学里都读过琼瑶的小说,没有觉得三观不正,大胆地追求爱情与当小三是不能划等号的。我高度依赖网友们的判断,因为我没有读过琼瑶小说,我想表达的是,琼瑶的率直表达爱情为主题思想的“率直派”,与大陆文坛长年流行的“深沉派”和“哲理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率直派”已被证明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深沉派”和“哲理派”更像是精心伪装出来的。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的爱情观也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演变着。很大程度上,它与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有着很大关系。琼瑶文学的鼻祖鸳鸯蝴蝶派之所以在民国时期诞生,是因为满清王朝被推翻后兴起的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文学为妇女追求自由平等呐喊助力。然而,那时的解放运动在地理上是不全面的,有成效的只限于在几个大城市里,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经济上,民国时期的社会还不发达,生活艰难,妇女们虽能自由地追求爱情,但普遍地仍要依附于男方,这就是琼瑶文学里面男女情感总是若即若离、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本原因。
时间来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上半,在大陆改革开放的初期出现了两个思潮,一是人人急于想变富,二是喜欢自由潇洒的爱情观(修正了自1949年以来的爱情),与民国时期的反封建的妇女解决运动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同,现在学术界还不知道如何定义此时的爱情观。那是在近三十年被封锁孤立后,打开了国门的中国大陆人,突然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后受到的shock,国民的思想处于迷茫和反思中。正好这个时候琼瑶小说与影视剧进入大陆,附合人们的心理,就风靡起来了。
现在的中国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慢慢地“美国病”也出现了,标志数据之一是离婚率已与美国的一样高。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孩子与男生一样多,当女子不想依附于男子,甚至视男子为拖累时,导致的结果会是什么呢?不婚不育,少子化,国家经济陷入通缩,这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不限于中国,当一个经济体发达了之后,琼瑶文学就没有市场了。她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美学从大陆带到了台湾,为情窦初开的少女们写了60多部小说,填充那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开拓了中华言情小说的新境界。因此,我说琼瑶作品是时代现象级的,不可复制,但也不会延续传承下去了。在将来,言情小说会发展下去,但琼瑶体随着她本人的离世,已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