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才是最适合生存的形式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了海外独生子最深的痛,谁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在传统大家庭的中国,根本不是问题。我四叔没有孩子,但晚年生活相当惬意。
小时候一大家子二十多人生活在一起,家有爷爷奶奶主事,所有工作的人,都要交生活费,奶奶根据各自的情况,有多收少收。我老爸就少,他单位远,每周才能回来一天,奶奶说在外面不能亏了嘴,老妈就交的多,她出差是家常便饭,不仅吃饭不用粮票和钱,还有补贴,他们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兄妹多得叔叔婶婶姑姑们照拂,多交钱也是应该的。传统的大家庭,能均贫富,孩子都是在同一生活水准中,更利于身心健康,彼此间也更亲密。
四叔是个例外,按说他没有孩子,生活负担小,应该交得最多,但恰恰相反,四叔和四婶是不交生活费的,所以他们是家里最有钱的人,我们小孩子想干点出格的事,都找四叔,有次我想买一盒彩笔,记得五块钱,在当时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工资了,父母肯定不给买啊,委屈吧啦地跟四叔说,四叔就一个字,买。后来跟八十多的奶奶聊天,奶奶说别人有子女养老,四叔需要维系跟晚辈的亲情,怎么维系?当然是钱了。不是说亲情不需要钱,但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尤其在那个家家都要算计过日子的年代,钱带来的满足感,一根糖葫芦都能记一辈子,我和大我两岁的堂哥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天天贼着四婶啥时候出门,必定屁颠屁颠地跟着,多少能捞点实惠,买颗糖,选块橡皮,至今我都记得每次跟四婶出门的情形。现在虽然不住在一起了,但是四叔四婶有个头头脑脑,生病住院,我们随便排排班,就保证身边随时有人,有点什么新鲜玩意儿,都落不下四叔,每个周末两天都会有人去四叔家看看,处理一下他们做不来的琐事。现在都是小家庭了,也没有过去的大院子可以全家一起过年,爷爷奶奶去世以后,我们这么多年都是春节在外面找个去处一起过除夕,免得四叔四婶寂寞,当然也是是全家聚一聚。
现在的很多问题,养娃,养老,对大家庭来说都不是事儿。北京房价这么贵,哪个娃结婚确需买房,群里喊一声,首付就有了。
大家庭,才是最适合生存的形式,委屈肯定有,束缚也存在,化解这些矛盾,首先就是对性格,对处事能力的培养,人多嘴杂,意味着必须自我约束,包容豁达,有同样的是非观和言行准则,这对职场关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就业难,如果是大家庭,都不需要国家送温暖,自己家庭内部就解决了。现在既然放开生育了,能生就多生两个,兄弟姐妹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免得父母不在了,孤零零的,血缘依然是最强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