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春秋:“货币贸易战争”简史

以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系统运动思维来看,当年食肉恐龙与食草恐龙“牙齿爪子决定资源配置”的生存竞争食物链,就是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术为道之用”。人类世界“战争武器决定资源配置”的“货币工具决定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系统升级,就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法术万变而道不变”。因此,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才是人类世界正邪善恶“道路之争”的“道为术之本”。至于“货币贸易战争”,也只不过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法术万变而道不变”。

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在昔日长达三百多万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时代,人类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就曾经进化出了公有制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也曾经有过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互利共享自均自衡和平发展”。只是到了距今大约五千年前,因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初心自私物欲恶性膨胀,他们又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才导致了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原始奴隶制小康社会的“公私之变”,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的经济食物链恶性循环,此不是“世界春秋无义战”的“礼崩乐坏”天下兴亡周期律。

进而言之,自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原始奴隶制小康社会“公私之变”开始,特别是从“民主法治”的古希腊奴隶制商业城邦和斯巴达商业军国主义时代以来,又经古罗马帝国“君权专制”的军事扩张和中世纪基督教“神权专制”的“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再经欧洲“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就逐渐形成了当今“美元霸权”金融殖民统治的民主法治“普世价值”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惯例“剪羊毛”体系。此所谓古希腊式大国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就是这种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纸牌屋游戏”的现代钱奴制资本主义周期性“货币贸易战争”。

在此过程中,“一战”时期发生的苏联“十月革命”,应该是人类世界正邪善恶“道路之争”的短暂插曲。因此,才有了“二战”时期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合纵连横“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按照西方“国际社会”主流舆论观点,从“二战”结束直到苏联“和平演变”解体灭亡的这段历史,被称为“姓社姓资”和平竞赛合作共赢的“冷战”时代。事实已经说明,这种“姓社姓资”和平竞赛合作共赢,最终只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货币贸易战争”的“赢者通吃”。于是,人类世界就又陷入了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的经济食物链恶性循环。

究其根源,就是人们被西方“国际社会”主流舆论蒙蔽了双眼,因而忽视了“和平演变”的“经济冷战”,这就是“颜色革命”文化战争的“货币贸易战争”。事实上,自欧洲“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以来。从葡萄牙到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的“世界霸主”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现代钱奴制资本主义“货币贸易战争”胜王败寇的“世界春秋无义战”。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又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因此导致了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美国已经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还发了“战争经济”横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这个“战争机制”流到了美国。

于是,就在“二战”硝烟正浓的1944年7月1日,美国便邀请44个国家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史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22国代表率先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再加上后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这就构成了当今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纸牌屋游戏”的“美元霸权”市场经济国际惯例体系。

“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以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二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1948年4月16日,西欧十多个国家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在公约获得规定数目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于1961年9月30日在巴黎生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成立。

为了对抗美国及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这场“经济冷战”,苏联就出炉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并以当时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莫洛托夫计划”,也就是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经互会”成立时宣布其任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交流经验。初期活动主要在流通领域,20世纪50年代中期扩大到生产领域。1954年3月,赫鲁晓夫在“经互会”第4次会议上提出成员国实行生产专业化和协作以后,对此采取了相应措施。“经互会”通过协调国民经济计划扩大到生产领域的合作,并由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1956至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经互会”的例行会议。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后,阿尔巴尼亚由于持亲中国立场,拒绝接受苏联的指令,而于1961年12月宣布停止参与“经互会”一切活动。1962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第16届会议修改章程,规定非欧洲国家也可参加。经互会首次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开放。当年,蒙古加入经互会。

1963年,“经互会”成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其目的是建立一种转账卢布,使经互会各国间的贸易可以用转账卢布进行多边结算,以促进多边贸易的发展,尽管苏联一直宣称,“转账卢布能够执行国际货币的一切职能”,“它是世界上最稳定最可靠的货币”。但这种转账卢布实际上并不是货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是作为一种统一的计算单位,用来换算各国之间外贸的盈亏,记在银行的账面上。在苏联的大力推动下,1969年4月,“经互会”第23次特别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方针。1971年7月第25次会议通过了《经互会成员国进一步加深与完善合作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规定在15~20年内分阶段实现生产、科技、外贸和货币金融的“一体化”。“经互会”成立了“计划合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各国计划。同年,建立“国际投资银行”。1970至1984年,“经互会”国家同“欧共体”的贸易额增长了6.2倍,1988年6月,“经互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0年1月,在索非亚举行的“经互会”第45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对彻底改造经互会达成了共识。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拟定对经互会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的构想,制定新的经互会章程。各国原则同意相互贸易将按国际市场价格、以自由外汇结算。但在实施进度和方法上未能达成一致。1990年10月23至25日,“经互会”专家工作小组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商讨与经互会改革有关的问题。与会者均肯定了将成为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和签署新的组织章程的意向。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均以自由外汇结算和支付。1991年1月4至5日,“经互会”执行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34次会议。会议认为,“经互会”的使命已经结束,但不应中断成员国间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决定成立一个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经互会”。执委会通过了未来新组织的章程草案,并建议“经互会”第46次会议批准。但是由于各成员国对新组织的性质和范围存在分歧,最后一次经互会会议被一再推迟。1991年6月2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经互会”第46次会议上,“经互会”正式宣布解散。

西方“国际社会”主流舆论认为,“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是世界上贸易额仅次于欧共体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然而,“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经互会”也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把“经互会”的主要目的改变为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由于苏联的控制和其它经济政治原因,“经互会”内部矛盾,特别是各成员国与苏联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些矛盾的日益积累和成员国之间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最终导致了“经互会”的解散。

那么,为什么说人们被西方“国际社会”主流舆论蒙蔽了双眼呢?这就必须回归到“货币贸易战争”的原点上来看。就像当年“英国优先”与“美国优先”导致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亦如当今美国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的经济食物链恶性循环。美国与“经合组织”成员国会存在民族利益的矛盾,苏联与“经互会”成员国也同样会存在民族利益的矛盾,这都是源于“个人优先”的自私自利兽性劣根。从“马歇尔计划”,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性宽松紧缩的“顶层调控”,直到“货币贸易战争”的“关税大棒”,这也同样都是“集权专制”的“计划经济”。因此,所谓古希腊式大国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兴亡周期律,根本就与“民主法治”或“集权专制”无关。

问题只是在于,当年苏联的“十月革命”,原本就是一场人类世界正邪善恶“道路之争”,所谓“货币工具决定资源配置”的科技创新系统升级,也本身就是私有制社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术为道之用”。自从苏联“变修”开始,特别是从建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开始,苏联和“经互会”就一步步走上了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纸牌屋游戏”的不归路。因此,西方“经合组织”对苏联“经互会”进行“和平演变”的这场“经济冷战”,就必然会收割于“颜色革命”文化战争的“货币贸易战争”。在当今“美元霸权”金融殖民统治的民主法治“普世价值”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惯例“剪羊毛”体系下,这场新一轮“货币贸易战争”的“颜色革命”文化战争,也同样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冷战”的“货币贸易战争”周期循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