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礁概况
中 洲 礁
一、岛屿位置
中洲礁(北纬10度23分、东经114度24分),又称中洲岛,位于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西北角的一个岛礁。
中洲礁为无人岛礁,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它西距太平岛约5.7公里(3.1海里),东距敦谦沙洲(越南占领)约7.4公里(4海里),西南距南熏礁(大陆控制)约29.6公里(16海里)。
二、地质地形
中洲礁是一个小型珊瑚岛礁,主要为贝壳砂、珊瑚礁和珊瑚碎屑堆积形成。南北长(约100米),东西窄(最宽处约100米),其下为一直径约1.3公里的圆形珊瑚礁盘,海水涨潮时,岛礁露出面积约2000平方米,退潮时,露出面积约6000平方米。
中洲礁是台礁,也称桌礁,是独立生长发育、中心没有泻湖的平台状礁体,平台上有发育成的灰砂型珊瑚岛,岛上无地下水源。
三、生态资源
(一)植物
珊瑚礁碎屑地质不适合一般植物生长。
(二)动物
鸟类:以候鸟为主,多达51种,这些海洋性鸟类,多做短暂停留。
珊瑚:附近海域海洋生态丰富,周围海底都是鹿角珊瑚。
贝类:附近海域有很多水字螺、唐冠螺和宝螺。
鱼类及浮游生物:常见热带鱼、珊瑚礁鱼类、潮间带生物。
四、岛礁历史
1935年、1947年和1983年,中国政府历次公布的南沙群岛名称中并无“中洲礁”这一岛礁名。此礁应是珊瑚礁长高后新出现的礁体,或是1983年公布标准名称时露出水面的面积还很小。
2004年3月28日,台湾海巡署在中洲礁上建立了“生态保育观测亭”。但同年7月21日,观测亭因遭海浪冲击而流失。
此后,海巡署计划在该岛礁上兴建灯塔,以利通航。
目前,海巡署仍以环岛巡弋、登岛巡视、生态调查等方式,维护领土主权。
五、行政区划
中洲礁目前由台湾当局控制,行政上归高雄市旗津区管辖。
在大陆,行政区划为海南省三沙市。
六、岛屿守卫
目前,中洲礁为无人岛,岛上无建筑物(原本木制观测亭已损毁)。由驻扎在太平岛上的台湾海岸巡防署,定期派M8快艇环岛巡弋、登岛巡视和生态调查,以宣示、维护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