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寒武纪!华为麒麟810改用自有达芬奇AI架构,离全主有又近了一步

笔者曾在过去的文章中提到,华为提出自有AI计算架构以后,其不论在服务器或者是终端产品上,都会以自有架构优先,而寒武纪将成直接受害者。

 

虽曾多次否认其与华为的合作会有生变的可能,但华为此次推出的麒麟810,正逐步落实寒武纪的最大恶梦。

 

除AI改采自有技术以外,华为在芯片架构的定制程度也越来越高,GPU也加入定制行列,目前除CPU以外,SoC里面的多数关键计算单元都已经是自有架构或高度定制。不过以华为过去在自有CPU核心的耕耘,比如说服务器芯片鲲鹏,就是使用全定制化的Arm架构CPU核心。想看到华为把定制CPU架构放到手机芯片上,相信也是指日可待。

 

500

 

麒麟810是华为第二款基于7nm制程的手机芯片,虽然因为时间表原因,还来不及用上Arm最新的Cortex-A77,但A76在性能方面也已经是第一梯队,而小核则是毫无意外的使用了A55。

 

至于GPU方面,则是使用Mali-G52,虽然跟前一代G51相较之下整体性能提升了30%,但与目前现役的高端G76相较之下,因为计算单元的规模小了,性能落差也相当明显。

 

以国外网站的性能测试表现来看,单核心G52的性能可能与G72相若,其实也算是相当不错的表现,而值得注意的是,麒麟810使用的G52是经过深度定制的架构,虽然华为拿来对比的对手是高通的骁龙730,架构不同,很难从规模直接判断,但预料其定制重点会是在维持G52原本极为优秀的低功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规模或计算管线来达到更高的性能表现。

 

500

 

由于麒麟810使用的7nm制程,所以在芯片规模方面的可用资源也更大,芯片上有更大的空间预算可以让GPU挥霍。虽然G52最大设定规格仅4核心,但华为可能通过将其倍增来求取更好的性能表现。

 

华为在麒麟810的设计思维上,除了要维持性能的优势外,成本也变成重要的关键。否则在GPU单元上大可直接采用G76,而不需特意定制G52核心。

 

而华为此次发布麒麟810之后,其实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华为的AI的软件生态基本上都已经从寒武纪转移到达芬奇上,其强调的几大AI计算特色都是延续自麒麟980就已经出现过的内容。这也意味着,华为在麒麟芯片上的自主程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达芬奇架构是一个类似整合传统DSP与Google TPU张量计算的多元模式架构,可进行张量、矢量、标量等多类型的计算工作,华为将其称为3D Cube,代表其全方位计算模式覆盖的意思,强调的就是更好的通用性,与英特尔的六大支柱营销名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00

 

所以我们从芯片的架构来看,华为已经在GPU、AI、基带、ISP都使用了自有架构,那就剩下CPU还使用标准Arm架构。

 

而笔者认为,下一代的高端麒麟新品,可能就会补上这最后一个缺口,达成芯片的主要计算单元都自有化的目的。

 

不过,前阵子新闻信息揭露,华为的下一款产品是麒麟985,以其命名规则来看,恐怕只是麒麟980的强化版,而非全新架构产品,那么,如要想看到全定制化的麒麟芯片,恐怕得等到明年了。

 

华为推出麒麟810,除了宣示自有技术成就的达成以外,另外也是要补足在中高端方案的缺憾。毕竟如高通或联发科之类的对手芯片,几乎已经把AI计算普及化,而华为仅在最高端支持了AI核心,中低端的麒麟700与600系列则不支持,这也让华为引以为傲的AI计算生态有了很大的缺口。

 

麒麟810只是个起头,往下的600系列,可预期将会补上AI计算,往上的900系列,则是走向全定制化架构,届时华为的移动计算生态也将更为强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