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怒掐蒙牛!公关人除了吃瓜,还应该做点啥?

昨天,伊利官方微信一篇长文将自己和蒙牛送上热搜。

 

500

文章表示,蒙牛不重视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先是砸几十亿重金投俄罗斯世界杯失败,接着在北京冬奥会公开竞标中失败,在接连的竞标失败后,蒙牛采用“曲线救国”战略,利用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和美国可靠剖可乐之间的资本合作,替可口可乐巨额赞助买单,借机成为国际奥委会“饮料”类别全球联合伙伴。但其实蒙牛作为一个乳制品企业,旗下饮料仅占一小部分,却将要被授予“饮料”类全球合作伙伴,目的是为了误导中国消费者,让消费者误认为其是奥运“乳制品”合作伙伴

 

除了以上控诉,伊利还暗戳戳地控诉了说场面话的北京冬奥组委“面对这种压力,我们也非常愤怒,却无能为力,现在只能希望伊利讲大局,作出牺牲”,像极了家里委屈的老大,一味被爸妈要求让着弟弟妹妹。

 

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总结起来就是一件事,伊利达成和奥组委2017年-2024年的合作协议(涵盖2018平昌冬奥、2020东京夏奥、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但竞标失败的蒙牛耍手段,从可口可乐获得一个饮料供应商的资格,硬生生挤进北京冬奥会。

 

文章措辞激烈,标题更是直接——“奥运史上最大丑闻”,可见伊利真的生气了。

 

自20年前蒙牛诞生,就和伊利结下梁子,但两个品牌之间第一次明面上撕破脸,还是第一次。

 

500

最近这种品牌互撕的神仙战似乎特别多,先是格力怼奥克斯空调能耗未达标、格兰仕怼天猫平台2选1、饿了么怼美团窃取商业机密、逆水寒怼剑网3抄袭买搜索广告,看得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

500

其实,品牌间你来我往的明争暗斗早有先例。比如:

饮品界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百事先说,可口可乐难喝到吸管都不愿意进去。

500

可口可乐回应:要人命的百事可乐。

500

汽车界Jeep、宝马、奔驰、大众

Jepp一石三鸟。

500

其他三家霸气回应,还顺便带火了“越过山丘体”。

500

500

500

电商界苏宁黑京东

苏宁这波操作虽然不是很厚道,但京东的回应也好不到哪去,尺度之大,啧啧。

 

500

500

500

还有神州专车和Uber,加多宝和王老吉……除了这些小打小闹海报战,还有企业领导人的站台,也非常和气,像董明珠姐姐和雷军的赌局,普通吃瓜群众更多地只是看到两个大佬之间的较量,并未上升到品牌层面。

 

以前的品牌掐得更文明和谐,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有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像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切磋,看客看得津津有味,品牌也不伤和气。

 

但现在直接是品牌对品牌,企业对企业,剑拔弩张,有种鱼死网破的节奏。红利期大家都吃得饱,小打小闹怡情,现如今蛋糕越来越小,为求生存,品牌也不得不撕破脸你争我抢。

 

500

虽说对于局外人,瓜越大越好,但对于公关从业者来说,幕后涉及的公关智慧、政经人脉关系,正在逐步被分摊,而且很有可能划分“地盘”。

 

这意味着近年来公关从业者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一个以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商业举措,能在有关人员或者机构调解下,变成各打四十大板的小冲突,但现在很有可能成为两个品牌公开对擂的导火索。

 

导火索向火药桶燃烧时,想掐灭这个嗤嗤作响的源头,不再是几篇不疼不痒的新闻通稿,或几个10万+水军教头发鸡汤就能随便打发的了。

 

再回到这次充满了火药味的伊利蒙牛事件上,已经过去一天半的时间,蒙牛还未做出回应,看似伊利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打在棉花上了?但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伊利当天就撤稿了,两个企业间暗地里或许已经开始掰腕子。

500

这件事当然不会这么不了了之,但对于公众来说,蒙牛确实未迎战。未来应对这种战争,或许“保持沉默”也是一种高明的手段。毕竟消费者是健忘的。

 

500

但是,留给普通公关从业者安心吃瓜的时间还有多少?

 

500

小姐姐猜可能很短了。

 

毕竟行业的寒冬,以及对良莠不齐的从业者洗牌,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