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视频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员电视教育片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员电视教育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向党员干部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历史经验和先进文化,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但是,当前在党员教育视频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标签化”“概念化”突出。二是创作理念老套。一提到电教片创作就是画面+解说+采访+背景音乐这种模式,再开启“上帝视角”加上不接地气的解说贯穿全片。三是创作题材比较拘谨。四是构思比较俗套。五是手法比较陈旧。
我曾经播放过相关的党员教育视频存在上述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会很刻意地使用一些词语,比如“我是党员”“作为一名党员”等,我认为,诸如此类的高频词语让电教片的创作显得刻意。除此之外,题材单一导致了创作思路不够开阔,不敢别开生面地畅谈,求稳不求新不求变的观念还根深蒂固,比如从刚开始的背景音乐起到第一个画面出现,大家就知道这个故事要怎么发展下去。这种固定的套路,让受众失去了好奇心,这种重复的模式导致了大量雷同片。
上述是党员教育视频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其实并不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一、聚焦“拍什么”,精心策划选题,让党员教育视频党味更浓。党员教育视频的创作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策划,回答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选题要紧扣时代主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找出典型,拍摄出来。比如,可以围绕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聚焦组织、干部、人才等党建重点任务,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突出表现涌现在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镌刻在历史丰碑的红色故事,着力打造一批“带露珠、冒热气、沾着泥土味”的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让党员看得有趣、学得有味、干得有劲。二、聚焦“怎么拍”,匠心打磨创作,让党员教育电视片鲜味更足。脚本创作有亮点。在确定拍摄主题后,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专业学者、制片骨干、摄影团队成员对初期脚本进行共同审核把关,结合各自分工领域开展头脑风暴,明确拍摄内容中心思想,围绕一个主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脚本文案进行精心打磨,确保在拍摄过程中有张有弛、有理有据。拍摄手法有技巧。除了常规的航拍、滑轨、延时、定点等拍摄手法,拍摄团队根据纪录片、培训片、典型事迹片、微党课、微视频等不同党员教育电视片类型,巧妙使用对话访谈、现场实景、动漫演绎、人物重现等拍摄技巧,让主题更鲜明、人物更丰满、阐述更生动。三、聚焦“如何用”,倾心宣传推广,让党员教育电视片回味更久。坚持“既要拍好,更要用好”的原则,把本土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推动党员教育电视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不断延伸党员教育电视片辐射半径,促进成果转化。用好线上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专栏,集中展示党员教育制片成果,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在微信群、QQ群等宣传矩阵转发推送,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红色基因、经验做法等党员教育电视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推动党员教育资源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用好线下阵地。结合“优秀微党课进基层”等活动,推动党员教育电视片学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有机结合,依托党小组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场教学基地等阵地,积极开展微党课进支部课堂、进党校课堂、进思政课堂、进庭院课堂等活动,动员组织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观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