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皇室考

500

一、夏朝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传14代共17后,享国约470年,见下表:

500

注: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朝君主称王。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商朝、周朝的王室均可追溯到黄帝,世系见下表:

500

注:根据现代基因数据分析,夏朝君主疑似Q-M120下游,商朝君主疑似C-F10036,周朝君主疑似N-F1998,夏商周三朝君主实为不同族群。

二、商朝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目前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传17代共30帝,享国646年,见下表:

500

商朝灭亡后,周天子封商朝王室于宋国,以奉商朝宗祀,为周朝诸侯国,宋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86年),传25代共34君,享国829年,见下表:

500

三、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创建和完善了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井田制、国野制等制度,宗法制规范了中国人的血缘关系,礼乐制构建了传统法治社会,分封制促进中国版图的扩张,确立了中国三千年世俗社会的根基。

周朝传32代共37王,享国790年,见下表:

500

详见下表:

500

燕吴虞虢,四诸侯世系:

500

郑邘晋贾应韩,六诸侯世系:

500

鲁卫魏等28诸侯世系:

500

四、秦朝

1.皇帝简表

秦国享国(前770-前207)563年,历三十三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夏商周的基础上首次统一中国,称皇帝,建立秦朝,开创了皇朝制度,奠定了中国版图。

秦朝传二世,历三帝王,平均年龄36岁、平均皇子8人,见下表:

500

注:综合史料分析,嬴子婴应为秦始皇宗侄、秦二世族兄。

2.皇室家谱

500

五、汉朝

1.皇帝简表

汉朝享国(前202-263)465年,传十六世,历二十九帝,皇帝平均年龄38岁、平均皇子4人,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六、晋朝

1.皇帝简表

晋朝享国(266-420)154年,传五世,历十五帝,皇帝平均年龄34岁、平均皇子2.7人,其中生前无子嗣者7人,皇帝绝嗣率47%,历朝罕见,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3.八王之乱

1)八王关系及封地

八王中有六王为司马懿后代,二王为司马懿侄孙,见下表:

500

八王封地如下:

500

2)八王之乱概况

晋武帝司马炎吸取曹魏皇室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同宗子弟数十人为王,诸王在封国可以自行任免文武官员、收取租税,且兼任地方长官、军事将领,为动乱埋下隐患。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去,其生前犹豫不决,终将皇位传于弱智太子司马衷,并由太傅杨骏(司马衷叔外公、第一任杨皇后杨艳叔叔、第二任杨皇后杨芷父亲)一人辅政。

291年,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利用宗室与外戚的矛盾,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诛灭杨骏一党,贬杨芷太后为庶人并将其饿死。同年因争权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晋惠帝的三爷爷,60余岁),其后贾皇后以矫诏罪处死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五弟,20岁),于是贾皇后掌权。

299年,贾皇后将太子司马遹(非贾皇后所生,贾皇后无子)处死,诸王早已对弄权八年的贾皇后不满,同年赵王司马伦(晋惠帝的九爷爷)以杀太子罪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其后赵王司马伦毒死贾皇后,控制晋惠帝司马衷,任相国。

301年,赵王司马伦废帝自立,将晋惠帝软禁于金墉城,引起诸王极大愤慨。同年齐王司马冏(晋惠帝的堂弟,司马炎二弟司马攸之子)、河间王司马颙(晋惠帝的族叔,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之孙)、成都王司马颖(晋惠帝的十六弟)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约60岁)战败被杀,死者十余万人。其后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主政。

302年,河间王司马颙据长安兴兵讨伐司马冏,并声称驻军首都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攻袭司马乂,司马乂带兵夜袭皇宫,司马冏(20余岁)战败被杀,司马乂独揽大权。

303年,司马颙兴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讨伐洛阳,司马乂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6.5万人,但司马乂军亦粮食缺乏。

304年,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禁军将领夜捕司马乂,将其交给司马顒军,司马乂(晋惠帝的十二弟,27岁)被火烤而死。同年,成都王司马颖(晋惠帝的十六弟)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晋惠帝的族叔,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之孙)任太宰、东海王司马越(晋惠帝的族叔,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任尚书令,并废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

304年,司马越不满司马颖专权,携晋惠帝兴兵十万讨伐驻军邺城的司马颖,司马颖以五万据守获胜,并俘虏晋惠帝,司马越兵败逃回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越二弟司马腾(东瀛公任并州刺史)杀幽州刺史,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反被击败,司马颖弃邺城逃往洛阳,又与晋惠帝一起被司马颙军挟持到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并自置百官,遥封司马越为太傅。

305年,司马越率军(含鲜卑兵)攻入长安,司马颙、司马颖败逃。

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范阳王司马虓(司马越堂弟,当年暴毙,38岁)被封为司空。司马颖(27岁)被抓并杀死在邺城。

307年,晋惠帝司马衷(48岁)突然死亡,晋怀帝司马炽(晋惠帝的二十五弟,时年23岁)继位,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任司马颙为司徒召其进京,司马颙(49余岁)进京途中被害,太傅、东海王司马越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结束,五胡乱华开始。

4.五胡乱华

1)南北朝政权简表

500

2)蒙古草原政权兴衰

500

公元91年漠北尽为鲜卑占领,南匈奴北归无望寄居漠南,替东汉守边。汉末漠南为鲜卑所占,南匈奴移居陕西、山西、河北。西晋末年,鲜卑别部柔然崛起占据漠北,鲜卑主体迁居漠南、辽宁、河北。至此长城一带汉胡杂居,长城不复为屏障。

自汉末董卓之乱(190年),至西晋灭吴(280年),中原纷争九十年,人口从东汉的6500万下降至西晋初年的3000余万,而东汉以来两百余年的匈奴、鲜卑移民涌入,极大改变了华北的民族结构,是五胡乱华的根源。

魏晋荒废了秦汉的军功授爵制度,实行士族世袭,封堵了平民的军功上升通道,平民不愿从军而不再尚武,反而处于底层的匈奴、鲜卑移民为了糊口更愿意当兵,使军队中的胡人比例大增,为五胡乱华提供了兵力基础。

西晋八王之乱后,军队中的匈奴兵、羯(匈奴白种)兵、氐兵、羌兵相继叛乱自立,东海王司马越也在镇压叛乱中病死,316年匈奴赵帝刘曜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穆斯林移民之于欧洲、拉美移民之于美国,与五胡之于汉、突厥之于唐,何其相也,后世察之。

七、隋朝

1.皇帝简表

隋朝享国(581-618)37年,传二世,历二帝,皇帝平均年龄56岁、平均皇子4人,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八、唐朝

1.皇帝简表

唐朝享国(618-907)289年,传十四世,历二十一帝,皇帝平均年龄46岁、平均皇子11人,皇帝子嗣旺盛,成就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九、宋朝

1.皇帝简表

宋朝享国(960-1279)319年,传十三世,历十八帝,皇帝平均年龄46岁、平均皇子3人,其中生前无子嗣者7人,皇帝绝嗣率39%,历朝少见,见下表:

500

宋朝无长城之卫,又束缚将领、荒废马政,面对辽金蒙骑兵优势,步兵节节败退,是中国历史上军力最弱的统一政权。然其节制官营、鼓励民营,发展市场经济,使科技兴盛、粮食大增、民众富足,中国人口首次过亿,经历蒙元屠杀而不亡,为明朝复国奠定了人口基础。

首当保国,退而保教,再退保种,种教犹存,纵宋之弱,其国必复。蒙亡其教而种少,纵元之强,其国必亡,遍览亚欧,蒙迹何存?党国察之!

 

2.皇室家谱

500

十、元朝

1.大汗简表

蒙古享国(1206-1635)429年,传二十三世,历三十九汗,治华(1271-1368)97年,传六世,历十一帝。大汗平均年龄36岁、平均皇子3人,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3.元帝国和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后裔建有元帝国(四子托雷的三子忽必烈后裔)、钦察汗国(长子术赤后裔)、察合台汗国(次子察合台后裔)、窝阔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后裔)、伊尔汗国(四子托雷的四子旭烈兀后裔)。

(1)元帝国

元帝国,拖雷三子忽必烈所建,享国(1271-1368)97年,传六世,历十一帝,占据中国、蒙古。

明朝北伐,尽诛蒙古人,元顺帝(即元惠宗)北逃,割据蒙古地区,史称北元或鞑靼。至1453年,传八世、历十三汗(其中四汗为权臣篡位)、计85年,瓦剌首领也先自立蒙古大汗,尽诛成吉思汗后裔,1455年也先被刺杀,其后蒙古大乱二十年,至1475年满都鲁(元顺帝四世孙)继位才平定,1478年满都鲁去世无嗣,遍寻忽必烈后裔仅巴图孟克(元顺帝七世孙、满都鲁侄曾孙)一人存世。

满都鲁皇后满都海不愿汗位旁落,斥退兵力最强的乌讷博罗特王(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后裔)请婚、继位的要求,于1479年扶立年仅六岁的巴图孟克为蒙古大汗,并嫁于他,史称达延汗,1487年16岁的达延汗开始亲政,1506年统一漠南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

达延汗废除太师,重新恢复了蒙古传统的济农制,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和永谢布部万户)。达延汗有十一子(其中七子传为满都海所生),达延汗将六个万户分封诸子,奠定了蒙古地区四百年格局,影响至今。

达延汗家谱如下:

500

注:外蒙古亲王多为达延汗九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后裔。

(2)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分裂为金帐汗国(术赤次子拔都后裔)、白帐汗国(术赤长子斡儿答后裔)、蓝帐汗国(术赤五子昔班后裔),但白帐汗国、蓝帐汗国仍奉金帐汗国为宗主。

金帐汗国享国(1227-1502)275年,历四十三汗,占据俄罗斯一带,后分裂为大帐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终被俄罗斯吞并。

白帐汗国占据中亚一带,传十一世而亡,后裔贾尼别克建立哈萨克汗国,演变成哈萨克斯坦。

蓝帐汗国占据东欧一带,传五世而亡,后裔昔班尼在中亚建立布哈拉汗国,又被拔都后裔札尼所代,演变成乌兹别克斯坦。

(3)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占据中亚、新疆一带,享国(1222- 1683)461年,历五十一汗,1346年分裂为西察合台、东察合台。

西察合台占据中亚一带,统治(1346- 1402)56年,历七汗,被驸马帖木儿所篡,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1370-1507,享国137年),其后裔巴布尔占领印度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1526-1857,享国331年)。

东察合台占据新疆一带,1514年东察合台分裂为叶尔羌汗国(满速尔汗三弟赛依德建立,占据新疆南部)、吐鲁番汗国(满速尔汗政权,占据新疆北部),1570年叶尔羌汗国统一东察合台,1683年被准噶尔汗国所灭。准噶尔汗国(1678-1757)享国79年,由瓦剌首领也先的后裔葛尔丹统一漠西蒙古而建立,占据新疆、外蒙西部,并将哈萨克汗国并为属国,1757年清乾隆帝灭准噶尔汗国,并对当地蒙古人进行灭族屠杀,至此统治新疆达535年(1222-1757)的蒙古政权彻底退出新疆。

自公元前60年汉朝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至790年吐蕃占领西域,汉、曹魏、前凉、北魏、隋、唐等中原政权陆续统治西域达850年。

800年回鹘驱逐吐蕃占领西域,840年回鹘被黠戛斯(即吉尔吉斯族,传为西汉李陵后裔)灭国,回鹘国人(即维吾尔族)主体逃亡西域,并建立喀喇回鹘国(840-1212,占据中亚,915年萨图克借助萨曼王朝穆斯林的力量夺取叔父的汗位,并带领国民由佛教改信伊斯兰教)、高昌回鹘国(848-1132,信仰佛教,占据新疆北部),1006年喀喇汗国灭于阗国(851-1006,信仰佛教)占领新疆南部,1132年高昌回鹘成为西辽(1124-1218)属国,1212年喀喇汗国被花拉子模(1077-1231)灭国,其后西辽、花拉子模相继被蒙古灭国,并于1222年在中亚、新疆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至此回鹘人(即维吾尔族人)占据新疆达(800-1212)412年,并繁衍融合成维吾尔族,又经过喀喇汗国(915年改信伊斯兰教)、察合台汗国(1353年秃黑鲁帖木儿汗改信伊斯兰教,其后强制国民改教)的强制由佛教徒成为穆斯林。

公元前60年以来,新疆经历了850年中原统治、412年回鹘统治、535年蒙古统治,从1757年至今中原统治260余年。

(4)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享国(1225-1309)84年,历四汗,占据新疆北部、外蒙西部一带,窝阔台之孙海都不满汗位被托雷系篡夺,纠集窝阔台、察合台、术赤三系诸宗王反对忽必烈,史称“海都之乱”(1268-1306)达近50年,从此四大汗国及元帝国各自为政。海都(1235-1301)、忽必烈(1215-1294)死后,海都之子察八儿软弱,诸宗王与元帝国和解,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元帝国攻灭,察八儿归元,窝阔台后裔大多留居察合台汗国。

(5)伊尔汗国

伊尔汗国,拖雷四子、忽必烈之弟旭烈兀所建,享国(1256–1335)79年,传五世、历九汗,占据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一带。1335年赛义德汗(旭烈兀四世孙)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国家被权臣瓜分,分裂成丘拜尼王国、穆札法尔王国、札剌亦儿王国、楚邦王国,互相攻杀。

丘拜尼王国(1335-1357),蒙古贵族哈桑·科查克建立,占据东波斯、阿富汗,被金帐汗国所灭。

穆札法尔王国(1313-1393),蒙古权臣哈吉建立,占据西波斯,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札剌亦儿王国(1339-1432),蒙古权臣谢赫·大哈散建立,占据伊拉克,被帖木儿帝国所灭,后复国,又被土库曼的黑羊王朝所灭。

楚邦王国(1338- 1343),蒙古权臣谢赫·小哈散建立,占据土耳其,被札剌亦儿王国所灭。

十一、明朝

1.皇帝简表

明朝享国(1368-1644)276年,传十二世,历十六帝,皇帝平均年龄41岁、平均皇子6人,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500

十二、清朝

1.皇帝简表

清朝享国(1616-1912)296年,传十一世,历十二帝,治华(1644-1912)268年,传九世,历十帝。皇帝平均年龄52岁、平均皇子8人,见下表:

500

2.皇室家谱

(1)建州三卫

500

(2)努尔哈赤后裔

500

十三、王朝启示

1、建立现代民族制(2020-8-18)

(1)回归五族共和

根据五族共和的标准,对中国各民族进行重新划分,仍将民族成分标识在身份证、户口簿上。夫妻一人为汉族者,其子女的民族成分须登记为汉族。取消一切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撤销一切民族自治机构。

(2)重塑中华民族

制定民族法,规定:非汉族国民只能与汉族国民通婚;夫妻一方为汉族则生育自由,夫妻双方均非汉族则仅能生育一个孩子。全国通行汉字、普通话,禁止学校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教授其他文字、语言,取缔各类少数民族语言学校。全国国民实行汉姓汉名,禁止取非汉族姓名。非汉族与汉族发生纠纷,汉族减半处罚和量刑,非汉族加倍处罚和量刑。

各市建立红娘学院,免费招收未婚者入学,二十二岁以上未婚者必须入学,根据学历分班,非汉族者分散于各班,每周现场上课一天,结婚后毕业。

通过法律和政策,逐步将满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归化族同化为汉族,塑造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3)恢复修史和祭祀

建国史馆,组织修订国家史、地方志、家谱、个人传记,根据基因和家谱将每个国民的祖先至少追溯到明朝。

每个地级市至少建一座礼拜堂,供奉上帝和先祖,定期祭祀、礼拜,礼拜堂是各级宗教领袖的办公场所,也是各地最核心的宗教场所。

2、建立现代宗教制(2020-8-18)

(1)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宗教教职人员全国统一考试分为初级宗教师、中级宗教师、高级宗教师三级,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分为五科即儒教科、道教科、佛教科、基督教科、伊斯兰教科,考试教材分别根据儒家十三经及诸子百家著作、道教十三经、佛教十三经、基督教圣经、古兰经编写。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均可报考初级宗教师考试,考生从五科中任选一科参加考试,合格者则颁发初级宗教师资格证书。初级宗教师方可报中级宗教师考试,考生从五科中任选三科参加考试,全部合格者则颁发中级宗教师资格证书。中级宗教师方可报高级宗教师考试,考生须参加五科考试,全部合格者则颁发高级宗教师资格证书。

(2)将宗教协会进行公司化改造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华教总公司,下设中国儒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佛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道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基督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伊斯兰教集团有限公司。

融诸子百家为儒教,在孔子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儒教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佛教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道教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国道教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基督教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国伊斯兰教集团有限公司。五大宗教公司均由中华教总公司全资控股。

中华教总公司及下设五大宗教公司须遵照公司法经营,董事长、总经理由国资委任免,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长任免,中级管理人员由总经理任免,财报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有教职人员由公司聘任及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公司员工,未经聘任不得成为教职人员,非教职人员不得传教。中华教总公司及下设五大宗教公司亦可雇佣非信徒人员为公司服务。

教职人员分为教宗(每教设一教宗)、教长(每教在一个地级市设一教长)、主教(每教在一个镇设一主教)、主持(每教在一个宗教场所设一主持)、传教士(一般教职人员统称传教士)五级,教宗由总经理兼任,教长由董事长从高级宗教师中任免,主教由总经理从中级宗教师中任免,主持由主教从初级宗教师中任免,通过宗教教职人员全国统一考试者方可担任教宗、教长、主教、主持。

国家禁止五大宗教之外的宗教活动,五大宗教分别由五大宗教公司管理。公民信教须向五大宗教公司申请,经签约后成为信徒,由五大宗教公司分别发放信徒证,无信徒证者不得信教、不得从事宗教活动。五大宗教公司对违反教规者可给予警告、减免福利、撤销教内职务、留教察看、开除教籍等处分,违反法律者移交国家司法机关。

(3)统一教义、教规

中华教总公司以“一个上帝、五个圣人”为宗旨并参考各教经典,创立中华教教义、编写中华教圣经,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中华教教规。五个圣人即孔子、老子、释迦摩尼、耶稣、穆罕默德。五大宗教公司根据中华教教规制定各教教规的细则,经中华教总公司批准后实行。

中国儒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儒教教职人员,向信徒传授中华教教义、中华教圣经,监督儒教信徒遵循教规,经营全国各地的除佛寺、道观、教堂、清真寺外的人文类景区。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经中国儒教集团有限公司吸纳、批准方可成为儒教信徒,信徒负有遵循教规及每年奉献一百元人民币的义务,享有中国儒教集团有限公司向信徒承诺的福利,如困难救助、诸子百家经典讲学、祭祀活动优惠、景区半价等。

中国佛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佛教教职人员,向信徒传授中华教教义、中华教圣经,监督佛教信徒遵循教规,经营全国各地的佛寺及附属景区。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经中国佛教集团有限公司吸纳、批准方可成为佛教信徒,信徒负有遵循教规及每年奉献一百元人民币的义务,享有中国佛教集团有限公司向信徒承诺的福利,如困难救助、法事活动优惠、景区半价等。

中国道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道教教职人员,向信徒传授中华教教义、中华教圣经,监督道教信徒遵循教规,经营全国各地的道观及附属景区。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经中国道教集团有限公司吸纳、批准方可成为道教信徒,信徒负有遵循教规及每年奉献一百元人民币的义务,享有中国道教集团有限公司向信徒承诺的福利,如困难救助、法事活动优惠、景区半价等。

中国基督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基督教教职人员,向信徒传授中华教教义、中华教圣经,监督基督教信徒遵循教规,经营全国各地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教堂及附属景区。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经中国基督教集团有限公司吸纳、批准方可成为基督教信徒,信徒负有遵循教规及每年奉献一百元人民币的义务,享有中国基督教集团有限公司向信徒承诺的福利,如困难救助、法事活动优惠、景区半价等。

中国伊斯兰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向信徒传授中华教教义、中华教圣经,监督伊斯兰教信徒遵循教规,经营全国各地的清真寺及附属景区。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经中国伊斯兰教集团有限公司吸纳、批准方可成为伊斯兰教信徒,信徒负有遵循教规及每年奉献一百元人民币的义务,享有中国伊斯兰教集团有限公司向信徒承诺的福利,如困难救助、法事活动优惠、景区半价等。

(4)修订宗教相关法律

根据上述两项改革措施修订所有宗教相关法律,制定宗教法,并要明确我国宗教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3、建立现代分封制(2020-8-18)

(1)重建分封制度

建立公侯伯三爵,每爵分上中下三级,授予政绩优秀的文武官员、贡献突出的国民,将难治之地的行政权承包之,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大投票任免。

公爵均世袭罔替,上公从大一统王朝的皇室后裔中选任,承包一市的行政权,中公从局部王朝的皇室后裔中选任,承包一县的行政权,下公从对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名人后裔中选任,承包一乡镇的行政权。

侯爵承包一县的行政权,上侯承包期500年、中侯承包期400年、下侯承包期300年。伯爵承包一乡镇的行政权,上伯承包期500年、中伯承包期400年、下伯承包期300年。

行政权承包期内,由承包人全权负责该地行政事务,任免政府官员,但不得干预立法、司法。承包期内该地税收的10%归承包人所有。承包期内若承包人因身体等原因难以视事,可推荐继任者,经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继任者承继其爵位和行政承包权。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新获得领土,实行分封制度,将行政权承包给有爵之人,全权负责该地行政事务。

(2)恢复犯人戍边政策

根据司法部数据,目前中国有680所监狱,有170多万犯人和近30万狱警。将刑期一年以上的犯人迁往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监狱工厂、农场,要求政府、军队所用物品优先从其采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