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很糟糕,多个方向的防御被突然突破,成千上万乌军将被包围

🔻托列茨克俄军意外攻入市中心,甚至短兵相接,甚至白刃战,,, 

500

 🔴托列茨克是顿巴斯战场的几个主要要塞之一,其意义几乎与红军城、乌格莱达、卡索夫亚尔、谢韦尔斯克、库皮扬斯克、伊久姆和红利曼的意义齐同,属于一旦悉数被夺占,那么,康斯坦丁诺夫卡城市群、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城市群,都将暴露在俄军的直接军事接触之下,也意味着乌东淮海战役级的大决战将可能开启。

 🔴一旦托列茨克被夺占,恰索夫亚尔将处于被三面包夹状态。而康斯坦丁诺夫卡将直接与俄军接触。所以,在这个战场上,乌军退无可退,不得不实施铁血防御,而俄军也不再沿用避实击虚的战术,而是采取了硬碰硬的战术,与乌军长期正面刚式鏖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轮换,长期水深火热之中的乌军守军,终于到了极限状态,托列茨克防线开始漏洞百出,五个方向都被俄军突破,类似于大军攻城,城破,正在展开惨烈的巷战,且巷战较为持久。这就出现一个军事角度的一种极限境地:极限的身体,应对极限施压,且无尽无休!乌军仍然试图不惜任何代价,保持或者迟滞俄军的进攻,但是,俄军的进展却在逐步的加快。

500

🔴从10月8日开始,俄军不仅仅突破乌军防御,而且,迅速攻到了市中心,措手不及的乌军,遭受了大量的杀伤,且有大片街区可能会处于俄军包围状态。

🔴俄军开始对“中央”矿及其领土网进行突击。它是在俄罗斯部队相对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的。友谊街和马雅科夫斯基街上的高层建筑完全由俄罗斯武装部队控制,这是一个方便的跳板,直接针对矿井及其垃圾场以及周围地区采取进一步行动。

🔴同时,这意味着在扎巴尔卡微区防御的乌军一部分卫戍部队失去了与托列茨克的乌军的联系。俄乌双方已逐步展开该市的一处最大高地,即7号领土展开争夺。这是乌军的最后一个掩护,只有保住它,才有机会摆脱在扎巴尔卡贝包围的可能。

🔴从10月9日开始,俄军从市中心延伸到了克雷姆斯科耶郊区以及托列茨克矿山。市中心的战斗仍在继续,扎巴尔卡微区正在清理。与此同时,俄军进入了托列茨克市的市场。在不考虑“中央”矿及其废石堆的情况下,俄军对附近的低层建筑群发起攻击,这里乌军无险可守,非常被动,估计很快会退守。或许,乌军最终可能会退守到适合防御的格鲁舍夫斯基街的一个公寓区,争取较长时间防御。当然,这可能无法左右大局。正是“中央”矿及其地形代表了整个托列茨克市的关键节点。一旦丢失,整个城市的防御体系将立即陷入最大被动。

🔴早些时候,在俄军的猛攻下,乌军第150旅和第12旅招架不住,离开了该市南部的阵地,包括扎巴尔卡到废石场的,乌军撤退到了彼得罗夫卡-什切尔比诺夫卡的北边。莱昂尼多夫卡变成了灰色地带,就像谢尔比诺夫卡的一部分一样。更为严重的是,本来,兵力有些捉襟见肘的乌军,出现了逃兵潮,这也有法不责众和放松对逃兵惩戒的因素。只是,越是需要三军用命的紧要关节,越容易出现逃兵现象,这也是城市攻防战,乌军无法实现本土作战之力的原因所在。

🔴根据收到的消息,乌军第100、150、12旅和乌克兰国家近卫军的指挥部都已紧急转移到康斯坦丁诺夫卡。乌军派第41旅增援,但未影响大局,反而伤亡惨重。

 🔴从兵力增减角度来讲,乌军似乎正在犹豫不决,是放弃还是不放弃,能保住还是保不住?所以,既有增兵增援,又有撤兵,又在构筑备用防线,是什么意图,还很难判断。乌军第12特战旅和第41加强旅与俄军距离太近,双方时有短兵相接。在现代化武器唱主角的时代,如此短兵相接,甚至近身肉搏,惨烈程度,无可言说。总之,疲劳之师,应对俄军的生力军,情况糟透了。

🔴网传出惊人的消息是,乌军将医院从伊万诺波尔转移到了康斯坦丁诺夫卡机械设备厂的地下室。顺便说一句,网传乌克兰已经开始在地区中心的医院进行零件移植方面的训练,毕竟进行器官移植的外国手术师数量有限,亟需本土医生更多参与。重伤员多得是,所以零件很多,需要练手的人也很多。

🔴总体来讲,由于俄军突然的推进加速,导致城内发生着混战,几乎每一个入口和楼层都会发生激烈的战斗。在不同楼层的同一栋房子里,可能有来自不同编队的乌军单位,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管理混乱,常常只能各自为战。这就是为什么双方常常要短兵相接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对手就处于自身后背了,双方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由于上级下达的是死保城市的命令,处于弱势的乌军被迫硬着头皮安排任务,采用了城市巷战中常用的“老鼠”战术(“老鼠跑”),争取占据每个入口,不同入口之间转场移动,在各个楼层顶上布置射击火力。这非常像当时的马里乌波尔战场,乌军顽强抵抗,包括巷战中的诱杀战术,陷阱战术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战术如果后勤补给跟得上,总体应该还不错,除非俄军将全部建筑物炸毁推平,否则,很难有太快的进展。但是,要命的是,乌军长期没有轮换,损失惨重,缺乏有效补给,甚至难以协同配合,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总体来讲,由于库尔斯克是乌军三军总司令希尔斯基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各类增援、装备、资金、人力,都是根据剩余原则进行分配的,先可着库尔斯克方向的来,而后,还有红军城,以及各个战场都有告急声音传来,所以,分配到托列茨克的,其实已所剩无几了,似乎有句话说的好:虱子多不怕咬。

🔴对于俄军来讲,按理说,迂回包抄可能更符合俄军战略,但是,在这里,俄军完全也是一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式的正面硬刚式打法。或许,俄军指挥官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这里,论装备和补给,俄军远胜于乌军,眼下,乌军处于极限的失代偿阶段,如果说俄军很累,但是,乌军更累,俄军损失大,但乌军损失更大,只要是一直压下去,估计很快会压倒这只骆驼。

🔴在危急关头,乌军也有明白人,认为,乌军在托列茨克其实是十万火急,应该将其列入优先增援的范畴。如果说,军人的背后是祖国,托列茨克的背后是康斯坦丁诺夫卡。如果托列茨克垮掉,这是恰索夫亚尔和谢韦尔斯克的后方枢纽,如果两个重地也失去了后方,他们将也会被迅速夺占,如此一来,没有了防御依托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将很可能会变成孤城。困守孤城的结局,自然极为凄惨,这是基辅显然不希望的。但是,由于美援、北约军援来得太慢,太少,北约首批雇佣兵在库尔斯克战役几乎消耗殆尽,数万大军又都被拖在了库尔斯克方向,动弹不得。稍显颓势,就可能会被俄军抓住机会,大举进犯,甚至切断苏贾退路。

🔴如此一来,如果两个只能保一个,虽然,乌军很多人希望保住乌克兰本土领土而非是保住夺取的俄罗斯领土。但是,此前的北约各类作战会议倾向于不惜代价保住库尔斯克方向,泽连斯基和希尔司机也是下达的同样指令。如此一来, 如果出现事不可为,乌军很可能会在顿巴斯方向出现溃退的连锁反应。

500

🔴意味着,乌军突然五个方向被突破防御。事实上,一旦托列茨克沦陷,意味着另外四个要塞:顿巴斯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和谢韦尔斯克以及恰索夫亚儿,都可能立即陷入绝境,最终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然,如果托列茨克的丢失不以乌军的意志为转移,乌军必然会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托列茨克之间,紧急布置新的防线,以迟滞俄军攻城的步伐。尤其是,已有部分托列茨克的部队已撤退到了城市西郊:乌军方表示,在城市西部,是中央矿区高地,稍微有利于防御,乌军重点在这里建立了观察阵地和火力点。 

500

🔻谢韦尔斯克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或许,谢韦尔斯克面临的威胁一点也不比托列茨克小,甚至,可能会先于托列茨克被俄军夺占。原因是,这里此前传闻,乌军丢掉了防御屏障的上卡缅斯科耶,俄军很容易直接迂回包抄到位,兵临城下。

🔴说起上卡缅斯科耶,虽然最终被俄军夺占,但是,总体印象是,俄军在这里耗费了太多时间,在打呆仗,缺乏变化,进攻损失不小,俄军不妨考虑撤换下指挥官。由于乌军在这个战场上,无人机战力得到了强化,实际上是阵地反复易手状态。俄军在该地区东侧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俄罗斯军队大约每两周尝试一次攻击。由于对方广泛使用无人机,且缺乏足够的掩护手段,这些攻击更像是“一张单程票”。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军队的攻击模式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没有变化:装甲小组从上卡缅斯科耶或佐尔塔列夫卡方向进攻,试图在支撑点东侧投放空降兵。士兵们往往陷入开放的破损壕沟,就像进入月球一样,到处都是陨石坑,无险可守,遭到炮火和无人机的打击,突击队员要么阵亡,要么被俘。

❗️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个月中屡次发生。如此没有根据的粗糙战术,尽管遭受重大人员和装备损失,却依然没有改变,可以说是自毁前程。

🔴要想夺取上卡缅斯科耶,必须先成功攻占北侧和南侧的高地,这次俄军南方集团军和第6卫队摩托化步兵旅的哥萨克们合兵一处,带来了更为灵活的战术,且发起了规模性致命的攻击,乌军经历了数个月的这种攻防作战,疲态百出,这次终于支撑不住了,被迫撤出阵地,如此一来,俄军距离谢韦尔斯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无论如何,结果导向角度,丢失卡缅斯科耶是一个天大噩耗,俄军由此可能会真正开启夺取谢韦尔斯克的迂回包抄战役。

🔴在谢韦尔斯克北部,俄军也采取了迂回包抄模式,俄军在别洛戈罗夫卡以北沿顿涅茨河推进,向北到达格里戈洛夫卡居民点,并迅速夺占了格里戈洛夫卡,乌军有部队向北撤离,而补给线可能会提前被俄军截断。在别洛戈罗夫卡和格里戈罗夫卡的交界处,俄罗斯军队陷入苦战,但好在大力出奇迹,俄军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最终不仅显著推进,甚至还占领了谢列布良卡的一半,一旦谢列布良卡被俄军完全占领,那么,俄军继续西进,力求切断谢韦尔斯克北部。

🔴当然,继续向西进,俄军也有难度,在这个方向,俄军进行过尝试,一组士兵穿过北谢韦尔斯克河南岸狭窄的“绿色区域”,竖起了那面旗帜,随后又退回到原始位置。被谢韦尔斯克河南岸的沟渠、山坡和平地遍布数百个弹坑,技术通讯极为有限,且乌军在这个方向的无人机占优。加上乌军在这个方向的森林配置了数个迫机炮组和无人机操作组,这会稍微迟滞一下俄军的攻击行动能力。但一旦俄军抱着迂回包抄的意图进行,无论如何,野战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城市攻坚战的难度。所以,估计俄军得先解决了谢列布良卡,腾出手之后,再派遣大部队继续向西推进,或许才有机会突破。

🔴别洛戈罗夫卡本身,已成为“墓地”的同义词,暂时完全在乌军的控制之下。由于地形易守难攻,俄军多次强攻未得手,损失惨重。所以,这次俄军并未强攻。而是采取迂回战术,使别洛戈罗夫卡逐步有被包围的危险,如果最终是包围模式,那么,乌军的地形优势将会失去。 

🔴 这也同时导致,驻守谢韦尔斯克的3000乌军很可能会被俄军包围。尤其是,距离大城市较远,缺乏增援的守军,很难抵挡俄军的多路包抄。而且,谢韦尔斯克本身,其实,不适合驻守的,因为,处于低洼地带,谁进去,谁遭殃。所以,俄军其实,也只需实现外围包围,就可能会迫使乌军撤出谢韦尔斯克。反过来也一样,一旦谢韦尔斯克被俄军包围,加上托列茨克可能被俄军夺占,那么,恰索夫亚尔就有可能处于三面包围状态,必然凶多吉少,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去,这三处要地,乌军不断从康斯坦丁诺夫卡-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增援,增援,再增援,如此一来,本质上,整个城市群的总兵力可能只剩下3万多人左右了。这么点的兵力,面对俄罗斯多路大军的抵近以及战略半包围态势,还真的很难对付了。眼下,这数万人马也面临抉择:是添油式增援这几处要地,迟滞丢失重镇呢,还是保留有生力量,在城市群等着俄罗斯多路大军前来呢?暂时还未可知,但总体来讲,随着乌军增援力度减弱,似乎总收缩的意图还是存在的。人数少,收缩防御尚有机会。如果是大纵深分散防御,面对已喜欢迂回包抄的俄军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了。 

🔻和谈曙光乍现

🔴当然,如果乌军能够通过添油战术,迟滞俄军进攻,还有机会有政治考量:金融时报首先披露说,西方正准备就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进行谈判。泽连斯基也透漏出,不排除让出部分领土,以谋求和平,待到喘息修整,且美大选如果哈里斯-拜登方面获胜,还可以继续支持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包括实现泽连斯基的击败俄罗斯,攻入克里姆林宫的“胜利计划”。

🔴尤其是最近几天,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西方的情绪变化。德国总理肖尔茨提醒说,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意味着它的迅速崩溃。当然,这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真理。但很快,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西方社会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很明显,未来将是谈判。乌克兰及其东道主不会站在强权的立场上。据推测, 俄罗斯将放弃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前独立领土,以换取北约对剩余领土的保证。当然,国际社会不会承认俄罗斯的占领。    

🔴最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表示,在10月的欧盟峰会上,将讨论为和平谈判准备一些“有利立场”。

🔴这很好,但就像老笑话中所说的,“还需要说服洛克菲勒。”目前,外交官们需要认真思考他们能够向俄罗斯提出什么。在前线,乌克兰的局势看起来像是“僵持不下”——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阵线没有崩溃,敌人也没有撤退。然而,基辅政权的动态显然令人担忧。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开始进行小规模但几乎每日的推进,仍然在占领村庄和小城镇。俄罗斯成功地将前线的力量平衡推向了数量优势,并保持住这一优势,也不敢拉松,让乌军有所喘息。对后方的打击并不是单方面的游戏,乌克兰在这里主要使用相对轻型的无人机进行攻击,而作为回应,真正的“赫拉尼”蜂群、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则飞向乌克兰。要求西方增加援助是困难的。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西方能向俄罗斯提出什么,以使交易对乌克兰的国家有利,同时对乌克兰不致于致命。现在,冲突的冻结对俄罗斯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让处于大优状态的一方停下前进的脚步,需要付出的代价不容小觑。

关键是,无论如何,讨论的内容不应仅仅是简单的停火。乌克兰在明斯克时代已经经历过这种“冻结”——结果证明,这只是为新一轮冲突提供了喘息的机会。虽然,俄乌也好,美国北约也好,暂时没有人希望真正持久的和平,他们仍然是一种迎来喘息的短期考量。只是,全球立场角度,主流人群希望在谈判结束后,各方不再有疑问和指责,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当然,这只是全球的一厢情愿,俄乌问题,最终还是要由西方精英说的算,或者说,由犹太人说的算。正所谓,狡兔三窟。以色列遭遇四面打击,八方围堵,也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退路。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