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方偏好集体,西方崇尚个人?

题目是知乎网里的一个提问。下面是我的回答。

————————————————————

因为在历史上,西方发展的慢,发展的晚,而我国发展的快,发展的早。

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候,社会科学方法就特别重要。

社会科学发达,人群就可以被更好地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从而比个人努力更高效、更快速,更早地发展壮大。

于是,我国就凭借较好的社会科学方法早早地在古代历史中取得了领先地位,并养成了偏好集体的文化性格,且形成了广土巨族的国家形态。

而西方的古代史则在社会科学方面一直落后于东方,落后于我国。他们的宗教文化落后于我们的祖先崇拜文化、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文化。

所以,西方历史在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内处于破碎小国的状态,最终没有形成稳固、持久、单一的庞大国土和庞大民族。

当然,集体与个体的生存模式各有优劣。它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也就是“利润的起伏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

通过集体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并一直处于科技和生产力都领先的状态。

但是,集体的方式实施得久了,确实容易僵化死板,形成集权和阶级固化。这对多样的、自由的、创新的努力会产生不小的损害。因此,一旦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足以让一人之力可以生产很多财富时,集体的、集权的、计划的……统治力和统治方式就会逐渐减弱,从而使个人的、自由的、市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增强。

于是,人类历史的重心就会从东方向西方转移。先进性也从东方移交给西方。

不过,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是持久、稳定、上升的,而是起伏波动的。这不仅表现在基础科学方面,也表现在基础科学承载的应用型创新方面。一旦基础科学创新乏力,比如当前就是百年未有重大突破的状态,那么应用型创新也会逐渐枯竭。于是经济上就表现为增速下滑,进入利润减少的经济周期。

此时,私人的、自由的、市场的、逐利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越来越无法从新增财富中获利,不得不在“私有加竞争”的经济社会模式中转向侵害别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这就导致了“零和博弈”。

由于私有制经济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资方占据分配优势,非资方(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处于分配劣势,所以“零和博弈”的结果必然是非资方贫困化。这就制造了贫富分化,毁掉了劳动者的“劳动力再生产”,毁掉了普通百姓的“消费力”,把经济循环、生产力和社会和谐全部破坏了。

换言之,这就是把“利润”下降,财富“增量”减少,硬生生变成了财富“总量”减少,于是人为制造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此时,个人的、西方的模式就又变成消极的、错误的、极端有害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集体的、东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模式又变成了先进的、积极的、必须的方式。

总之,东方的、集体的模式,与西方的、个人的模式,各有优劣。它们各有自己擅长的、适合的经济阶段。也各有自己不擅长的、不适合的经济阶段。

它们处于互补的关系中。历史需要的是根据经济阶段的变化,利润的变化,也就是生产力状态的变化,让它们轮流主导经济与社会的运行,而不是哪一方永恒主导一切。

大致来说,在科技创新活跃,经济增速上升,利润加速扩大的时候,适宜以逐利的市场经济为主。而在科技创新放缓,经济增速下降,利润减速缩小的时候,适合以不逐利的计划经济为主。

简言之,能够融合两者,灵活调用它们,去适应经济阶段的变化,去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最有潜力的人类发展模式。

参考文章:

《人类历史并未现代化》

《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吗?》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与历史发展的“节奏”有关》

2024.10.04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