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政府失败的常见原因

在国际上,不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有左翼政党。它们常见的名字有工党、劳动党、社民党、左翼党等。

左翼党派执政的成绩有好有坏,但是在百年变局之际,左派执政的左翼政府一般也不会有太好的成绩。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经济改革不彻底。 

私有制国家的左派政党一般都是在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左派改革的。 

改革的内容,一边是不对私有制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另一边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调整财富分配。比如对富人增税,给百姓涨工资,提福利等。 

简言之,就是在逐利的经济模式范围内,进行有利于普通百姓和劳动者的财富分配。

然而,这正是左翼政府失败的重要根源。

“百年变局”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标志就是由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所催生的“互联网经济”成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至少从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危机就已经加速发展了。 

“互联网经济”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火车头是不合常理的。因为第三产业不是财富生产的主力。所以,互联网经济成为领头羊,互联网企业家成为首富,是经济扭曲恶化的一个标志。 

当然,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当其它第三产业的企业,如金融企业、房地产业、商品销售企业、交通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企业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明星,成为财富快速聚集的地方之后,经济很可能就在走下坡路了。因为第三产业不是财富生产的主力,却成了财富分配中的强势方,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毁坏经济运行,成为经济恶化的标志。

所以,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百年变局彻底暴露,走向恶化的典型标志。从这一时间开始,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由它催生的互联网经济,开始明确地表现出发展乏力的迹象。这个乏力的迹象从宏观看就是,“实体经济”让位于“虚拟经济”。不仅互联网金融化,建筑业也金融化,许许多多的行业开始依赖金融手段获利。金融业成为“无冕之王”。众多明星企业以实业或科技为旗帜,但核心是金融,是资本。人们虽然依旧喜谈科技创新,但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资产价格”。 

因此,“百年变局”就是由科技创新乏力,导致利润下滑,然后在私有制经济,也就是“逐利经济”的推动下,演变为“零和博弈”的历史过程。第三产业,尤其金融业对财富的主导,就是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而互联网企业和媒体企业是其主要帮手,用于操控大众思想,扰乱经济思维。 

当经济模式是“逐利”的,而利润越来越无法从新增财富中来时,就必然要从别人的损失中来。所以,零和博弈必然产生,且不断激烈。矛盾的双方就是逐利的双方。它们由“逐利标准,也就是“财富分配依据”来区分。

在私有制经济里,由于生产资料是私有的,所以财富分配以“资本依据”为主。它将逐利双方,零和博弈的双方,区分为“资方和非资方”。“非资方”主要就是劳动者和普通百姓,也可称为“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虽然也有积蓄,也可以进行投资,成为投资者,但是在零和博弈下,他们只是有名无实的投资者。即,他们其实是“韭菜”,是“金融消费者”。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只能是投资失败的结局。证据就是贫富分化加剧,冰火两重天。金融业及其相关企业经营得热火朝天,赚得盆满钵满,而社会消费越来越低迷,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此时,左翼政府上台开始在私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财富调整,在“不改变底层分配规则”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转移财富给普通百姓,去改善他们的生活,提升消费,扩大需求,修复经济循环,以期重振经济。方法有增加富人税、提高百姓福利,扩大国债以便增加政府投资去改善就业等。 

然而,这些方法都会失败。因为,财富主要来自“科技创新”。只要科技创新所需的灵感不实现重大突破,经济中的利润下滑趋势就不会改变。加税,提福利,扩投资……并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灵感实现突破,因此它们也不能让经济增速触底反弹,不断扩大新增财富的数量。 

由此,左翼政府把财富向“非资方(即无产阶级)”转移的措施,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的财富减少。而资产阶级是以“谋利”为第一要务的,且他们手中掌握着生产资料。所以,资产阶级的财富减少必然使他们感觉谋利困难,让竞争加剧,于是不得不用减薪裁员来应对,以便维持利润规模。而这又会导致劳动者的财富减少,失业增加,需求降低,生育萎靡,令产能更加过剩,不得不扩大减薪裁员,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毁掉经济运行。 

因此,左翼政府想不改变经济模式,只调整表层财富分配的做法——必然失败。 

因为,“经济模式不变”就是“逐利”作为经济的首要目标不变;就是以“资本”作为主要分配依据不变。这些“不变”都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为私人占有的结果。

所以,只要私有制不变,逐利的经济模式就不变。这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里就会引起“零和博弈”,然后让一切挽救经济的财富调整改革失败。

左翼政府想“鱼和熊掌兼得”,既不改变逐利的经济模式,又想通过发钱,涨工资,提福利把财富转移给老百姓去挽救经济,结果必然失败。 

失败的结局表现在经济上就是——逐渐货币泛滥,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其原因是,钱是财富的符号,不是财富本身。因此,印钱发钱可以制造“假富”。“假富”既堵了老百姓的嘴,赢得选票或支持,又不会真的把财富转移给老百姓,造成私有制经济的立刻崩溃。所以,印钱发钱就是“拖字诀”。拖下去的结果就是经济变差,但是大资产者依然盈利,最后转移财富跑路,或者得到垄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完成“私有制计划经济”,即“类封建经济”。

总之,无论左翼政府还是右翼政府,它们是真不敢把财富转给老百姓。右翼政府是不想转,而左翼政府是不敢转。只要左翼政府一转移财富,经济就要垮掉。阿根廷就是个例子。 

不是转移财富不对,是分配制度不改变,光是转移财富,它要么落空,要么毁灭经济。因为在私有制经济里,生产资料私有化就意味着“生产与利润”相绑定。生产资料只为利润而运转。利润减少,生产就会减少。资方财富减少,转给老百姓去消费,而消费过程不会产生“新增财富”,所以不会改变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因此,生产必然减少,继而财富必然萎缩,最后经济必然垮塌。 

左翼政府的改革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导致他们失败的第一原因就是“经济改革不彻底”,不敢动生产资料的控制权,不能改变底层的分配规则,也就不能改变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即经济改革没有深入到社会改革的层面。 

二、民主监督不完善。

左翼政府通常会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其鲜明特点主要有三个: 

1、不以“资本”,而是以“劳动”为主要分配依据,一直不变。

2、政府积极主动干预经济运行,调整财富分配。表现为大量使用政策指引和计划经济手段。 

3、可以不把“逐利”放在首位,甚至可以“不逐利”。 

在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的阶段,不以“逐利”为首要目标是正确的。因为逐利导致的零和博弈会毁掉经济循环,毁掉经济。 

但是,以劳动或劳动绩效为主要分配依据,与“计划经济”是有一定矛盾的。因为计划经济里不但有计划生产,还有计划分配。计划分配与按劳分配往往是不协调,不一致的。

因此,计划经济要想真正变为“按劳分配”,就必须完善“民主治理”。也只有公开透明、高效务实、灵活包容的民主监督,民主治理,才能避免计划经济腐败变质,搞成公权私用的私人资本运作模式。这样,“按劳分配”与不逐利的计划经济才能良好地嵌合在一起,稳定健康地运行。

换言之,就是在不能逐利的时期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计划分配身为“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只作为宏观政策使用,以便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然后在微观上,要以民主监督下的“按劳分配”来落实具体的分配事宜。

总之,“不逐利”的经济,计划经济,对民主治理水平的要求极高。这是私有制社会里,低下的“逐利性民主”不能比拟的。 

因为,零和博弈下的民主靠的是“本性”,而共赢下的民主靠的是“智慧”。前者只有鼠目寸光。它以私利和短期利益为最主要的民主出发点。这是私有制经济“私有加竞争”的特性决定的。而后者更看重平衡,以协调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的利益为目标。

因此,如果没有极高的“民主技术”,左翼政府和左翼运动是很难成功的。特别是像左翼政府这样,不想改变私有制的制度基础,只想在私有制民主的基础上进行财富调整,修正经济运行,改善社会治理,扭转历史形势,这在经济上升期可以有好的效果,但是在经济下滑期,是不可能有好的结局的。 

最后总结一下: 

百年变局之际,想在经济增速下行,利润减少的趋势中,不改变逐利的经济模式,靠“发钱”给老百姓来拯救经济、政治和社会是妄想!

广义的“发钱”包括但不限于——降息降准,增发国债,扩大投资,扩大财政赤字,提高社会福利,发钱发购物券等。

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私有制朝代,或者说“逐利社会”,可以通过给老百姓发钱刺激消费来度过历史性难关。逐利社会的大危机不会在维持“原逐利制度”中得到解决。

转移财富给老百姓,要么是假的,实际是用货币洪水更多地洗劫老百姓的财富,要么就真的会消灭资方的生产热情,使企业出现关停潮,最后毁掉经济。因为,资方要“逐利”可不是开玩笑的。没利润他们真的会减产停产。虽然有良心的资本家也有,但是宏观地看,历史地看,社会责任不是他们自认为的第一要务。

至于解决的办法,可阅读以下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内债不是债”错在哪里?》 

《投资救不了经济,消费也不行》

2024.09.24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