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不打针,和战斗员不会打枪,有什么区别?

【本文由“天涯老唐”推荐,来自《“赤脚医生”不是医生,是卫生员,是背着药箱走在田埂上的农民兼卫生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谁啊?这不扯瞎蛋吗?谁告诉你卫生员就不打针了?

身为八大员之一的卫生员,就是现在的护士,护士不打针,和战斗员不会打枪,有什么区别?

赤脚医生的由来,是毛泽东同志的626指示,65年6月26日,毛泽东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 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 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是在实践中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那种做法脱离群众,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 不在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治疗,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 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今后城市的医院应该只留下毕业一两年的医生,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 把好的都放在农村。……

这一段,后来被叫做六二六指示,谈话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之所以不满意,根本原因在于医疗条件的“两极分化”。毛泽东是人民领袖,他是不能容忍少数人享受而多数人受苦的情况在新中国出现的,毛主席在作出“六二六”指示时,并没有谈到“赤脚医生”这个词。但他的指示中有一条——要有一大批农村养得起的医生在农村给农民看病。毛主席还划定了培养这样的医生的两个条件:一是高小毕业生,二是学3年医学。

在这种情况下,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了。第一是各县普遍建立人民医院,其次是扶持有条件的公社建立卫生院,同时卫生部组织对农村有一些文化的青年进行医学培训。形成了人民医院--卫生院--驻村卫生员三级诊疗制度,当时驻村卫生员,还不叫赤脚医生,一直到68年,上海在宣传卫生员的先进事迹时,在文汇报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以王桂珍、黄钰祥为代表的事迹,并且经过了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的转载,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题字:赤脚医生就是好。大家一看,赤脚医生,这个词好啊,就传开了。

赤脚医生,是经过政府集中培训的, 半农半医的基层医疗服务者,忙时下地干活,闲时给人看病,各地政策不一样,有的是给工分,有的是给粮食,有的是直接给钱,但是基本上和乡村教师一样,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以实际效果为第一引导方向的,不可能用现在的概念,去套她们的身份。

客观的说,赤脚医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一言难尽,其诊疗手段,也不可能和现在的三甲医院比,但是就像毛泽东说的,肯定比骗子和巫医强,也切切实实的得到农民的信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