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ESG评级现分歧,公司员工流失率偏高

500

国际指数研究机构MSCI公司公布的最新年度ESG评级结果显示,石药集团2023年ESG表现获得A级评级,连续三年获评A级。然而标普却仅给出了8分(满分10分),华证和万得的ESG总评级均为BBB。

这一系列评级结果表明,国内外评级机构对石药集团的ESG评价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作为一家成立八十余年的老牌制药巨头,石药集团经历过原料药粗放型发展、仿制药低端模仿的历史阶段,如今走到了由仿到创的关键节点。

对于制药行业而言,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是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制药企业需要处理好与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关系。

在2019年之前,石药集团的ESG治理表现较差,并出现了一些典型的负面事件。比如2012年,石药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润制药曾被多家媒体曝出污水排放成湖;2015年,石药集团及其子公司卷入多起行贿刑事案件;2018年,石药集团的乙酰氨基酚片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被暂停挂网。

在遭遇了这一系列负面事件后,石药集团似乎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2019年开始加大了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并且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石药集团在研发一项上的支出分别为20.00亿元、28.90亿元、34.33亿元、39.87亿元、48.30亿元。2024上半年,石药集团的研发支出为25.42亿元。

对于药企而言,产品研发创新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否则一旦遭遇专利悬崖或者产品失去竞争优势,公司发展将面临衰退的风险。

石药集团巨额的研发投入,成果丰硕。截至今年6月30日,石药集团有超过6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7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9个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与此同时,从2019年至2022年,石药集团连续发布了4份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进一步升级为环境、社会及管制报告,ESG披露趋于规范。

据报告披露,石药集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ESG提升长效机制,将ESG工作纳入高级管理层的绩效评价层层推进,重大议题积极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参考国际同行的经验,推动ESG深度融合进公司的各项运营管理中。

在环境保护方面,石药集团围绕“绿色和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引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建立起了三个国家“绿色工厂”、两个省级绿色工厂,2023年石药已经全面完成2019-2025年阶段性减排目标(以2017年为基准年),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50.66%;单位营收无害废弃物排放70.7%;单位营收有害废弃物排放26%;单位营收综合能耗下降56.57%;单位管收水耗下降35.52%。

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石药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比如,2022年9月,在新冠疫情期间,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因产品包装的标识不符合有关规定,对4个生产批号的医用防护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展开了主动召回,涉及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数量共计约为21.99万只。

在员工关系方面,石药集团声称,公司秉承“尚贤用能、兼容并蓄、成事达人”的人才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位员工,保护其合法权益,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人才战略,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储备。

然而,报告显示,石药集团近年来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2022年公司员工流失率为25.8%,2023年员工流失率为17.24%,这两年公司离职员工数量分别为6383人和4891人,两年合计超11000人,而公司总员工数量也仅为23480人,可见公司员工流动性之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石药集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纠纷时有发生。企查查显示,2023年以来,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因为多次劳动争议案件,成为被执行人。

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既是社会责任问题,也是公司治理问题。石药集团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以及劳动合同纠纷问题,暴露出公司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内容来源|华文社会责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