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被骂惨,粉丝爱与恨突如其来?

500

当地时间9月9日,在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新西兰卡德罗纳站决赛上,谷爱凌夺得了冠军。

但这一次,全网没有轰轰烈烈的赞美。

因为谷爱凌的口碑最近崩得厉害,从“我们的朋友”突然就变成了被嫌弃嘲讽的对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舆论的爱恨,怎么总是这么难以捉摸?

500

谷爱凌口碑翻车?

“我们的朋友”谷爱凌,最近成了全网争议最大的女人。

两年时间,她从天才少女,变成了“早C晚A”的“当代吕布”;很多“好朋友”,都变成了“小黑子”。

关于谷爱凌的争议,最初开始于今年的巴黎奥运。

由于她频繁出现在各大赛场,与众多运动员合影留念,被部分网友质疑为“蹭热度”。

谷爱凌与跳水队、游泳队的合影,都站在了C位;与全红婵、潘展乐都有热情互动,对郑钦文却并没有求合影或送上祝贺,观赛后便立刻离开了。

500

500

谷爱凌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的微妙表现,又让她喜提“双面人”的标签。

奥运会期间,谷爱凌前脚在ins上取关了无视汪顺教练握手邀请的法国游泳运动员马尔尚,后脚却跟对方在夜店亲密交流,还给美国游泳队点了赞。

500

蹭热度并非大事,但不爱国绝对不行。

网友们纷纷对她的国籍身份表示不满,指责她“在中国赚钱,在美国纳税”。

500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批评,谷爱凌选择了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反击。

她细数自己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荣誉,质问那些质疑她的人:“黑子为国家做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更加坚定了对她的不满,认为谷爱凌的回应过于强硬和自我中心,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改进。

500

当年说“不喜欢谷爱凌=不尊重女性”的舆论阵地纷纷失守,“谷子”在小红书变成了热门话题,关于谷爱凌的反面评论越来越多。

网友们觉得她身上满满都是精英主义的傲慢,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前她的团队是在利用混血、精英、学霸、爱国的融合身份,踩准信息差赚钱。

一夜之间,谷爱凌从万人瞩目变成万人嫌弃。

口碑逆转之快,令人咋舌。

500

不过,公众人物口碑快速转变的情况,我们其实早已屡见不鲜。

孙茜“槿汐姑姑”的温婉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最近参加《甄嬛传》衍生团综,被吐槽“表演型人格”。

500

500

老戏骨周迅和陈坤,分别因为《如懿传》和《天盛长歌》翻车,演技受到争议和质疑。

500

当年因为“79一支哪里贵了”而得罪全网的李佳琦,至今也没被全网原谅,参加《披哥》被群嘲。

500

有人从云端跌落、口碑骤降,也有人逆风翻盘、赢得喜爱。

娶走了林志玲的黑泽良平,因为在《披哥》中展现的温柔与责任感,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形象逐渐加分。

再往前数,“PUA大师”周一围、“大男子主义”聂远,也都凭借综艺表现,扭转了油腻、渣男等负面形象,收获不少“内疚粉”,一跃成为“理想爱人”的新代表。

500

500

500

为什么舆论的爱恨总是突如其来,公众人物一夜间口碑逆转的情况这么多?

500

大众好恶为何瞬息万变?

大众好恶的快速转变,主要源于情绪共鸣的迅速聚集与消散。

网络空间中,公众情绪很容易受到煽动和传染,公众的情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

这种力量,能让一个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能让他瞬间跌落,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

500

舆论环境复杂,受众又缺乏全面信息与独立思考能力,也是舆论的爱恨转变迅速的原因之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是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

每天接收到的信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但都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让人难以看清事实真相。

对同一事件,大家的看法很容易产生分歧和变化。

500

公众人物在这种碎片化信息的迷雾中,更容易被误解和扭曲。

他们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无限放大、过度解读,甚至被断章取义。

这个时候,如果受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被复杂的舆论环境带跑偏,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

500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也容易导致这一情况。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焦点和榜样,承载着大众的期望和梦想。

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

当他们的行为或言论与公众的期望产生落差时,便会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心。

500

除此之外,某些利益团体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会故意炒作某些事件或言论,导致大家对公众人物的看法产生偏差。

500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也为公众人物口碑的快速逆转提供了条件。

500

不要造神,也不要毁神

如今,互联网流行“造神活动”。

经常有人一夜之间成为流量的中心,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受到远超其实的赞美与追捧。

500

然而,大家追捧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群体情绪。

人总是难以摆脱群体的影响,当一种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场共舞。

当某个人的言行举止恰好触动了这种群体情绪,他或她便被赋予了“神”的光环,被捧成众人瞩目的焦点。

500

然而,每个人都是多面体。

没有人能够完全契合所有人的期待与幻想,成为大众情绪的完美载体。

当追捧的热潮达到顶峰,物极必反的规律便开始显现。

一旦“神”的言行出现了与大众期待不符的瑕疵或错误,他或她便会迅速从云端跌落至尘埃,遭受剧烈的质疑与批判。

500

这种从巅峰到低谷的急剧转变,不仅会让当事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伤害,也让那些投入过真情实感、曾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感到深深的失望与愤怒。

爱之深、恨之切。

人们当初付出的真情实感越多,幻想破灭的打击就越大。

当初他/她在人们心中积累的地位越高,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跌得越惨。

500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在互联网这个看似自由开放的空间里,我们是否真正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我们是否容易被群体的情绪所左右,成为盲目跟风、失去自我的乌合之众?

500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情绪易变、群体心理复杂多变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牺牲品或受益者。

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唯有时刻保持清醒、理性与辩证,才能不被外界的舆论所左右,保持自己的独立与自由。

真相,往往隐藏在复杂的表象之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