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批判失焦了,应是“逐利”而非“借债”

昨天风闻好问的帖子《李稻葵建议发行规模占GDP 50%的长期国债,用来化解地方债,如何评价?》引起网友热议。大家几乎一边倒地对李教授建议的扩大国债表示反对。

专家的思维是,不扩大国债,砸锅卖铁也难还债。眼下的状况会让经济快速陷入债务危机,导致金融危机,最后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网友们的思考是,经济增速下行,而政府并不生产财富,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如果地方债、企业债、个人债还不起,那么无论怎么转移,哪怕都转移给国家,国家也还不起。国家的财富就来自民间。因此,所谓用国债来置换其他债务,其实是自欺欺人。结果就是用“国债”做借口来“无锚印钞”,然后用印钞的方式还债。

“印钱还债”中损失最大的是普通百姓。因为,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所以,无锚货币(这里指没有实物财富对应,纯粹是为了还债而异常增加的货币)越多,财富就会越快地流向资方,造成普通百姓的财富损失。

换言之,在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下滑,债务越积越多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国债,增加货币供给,用于置换其他债务,为其它债主解套,本质就是不公平地拿走老百姓的财富去填债务的坑,为资方解套,满足其盈利。

从宏观看,由于市场经济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将人群分为“资方”(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掌权者)和“非资方”(主要是普通百姓和劳动者),所以,全部债务也大致由这两部分人承担。当经济处于增速下滑阶段,利润不断减少后,无论怎样化债,只要新增财富不足以消债,就必须由资方或非资方的财富来填坑。于是,化债就成了资方和非资方之间互相推诿,尽量用对方的财富来还债的过程。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吃亏的主要是普通百姓和劳动者。因为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就是“资本”。贫富分化基本都是资方富有,非资方困难,很少反过来。资方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普通百姓就是输家。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开始怨恨资本家。而资本家就转向怨恨掌权者,怨恨社会主义,尤其喜欢抨击那些手握国有资本的掌权者,特别是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

资本家对腐败的权贵既爱又恨。“恨”是因为大量资产不在资方的掌握中,而是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妨害了他们赚钱和化债。“爱”是因为通过腐败的官员,原本属于普通百姓的资本(财富)可以属于资方,为资方所用,去赚钱消债。于是,资本家和腐败官员、昏庸的官员就慢慢惺惺相惜,逐渐狼狈为奸。

他们狼狈为奸的结果就是,整个化债过程没有减少债务,而是被搞成了债务的借新还旧。由此,债务越来越多,经济也越来越困难,同时货币还越来越“水”。

反映到现实中,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难。政府提供的福利,如医保、社保等,越来越难以为继。通缩、通胀成为无意义的经济话术。难以否认的现实是,老百姓的“真实”财富在减少,消费力不断降低。至此,有效需求越来越不足,产能不断过剩,迫使企业不断裁人,最后毁坏经济循环,毁坏经济,也毁掉债务链和金融安全。这就是债务越还越多,经济越来越差的原因。

换言之,是资方的鼠目寸光造成了这一切。他们在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逐渐无法从新增财富中获利后,依旧把逐利作为第一要务,并把谋利目标盯上了普通百姓的储蓄财富,千方百计诱惑他们超前消费,超额消费,甚至不惜把“贷款消费”伪装成有利可图的“贷款投资”。

比如,面对经济利润下滑的局面,就印钞刺激经济,人为制造货币贬值。然后,“恐吓”老百姓为财富保值奔忙,把买房的“消费”打扮成可以获益的“投资”,去诱惑老百姓贷款买房。而实际上,经济增速一直下滑,此类超前消费,贷款消费,后期逐渐难以正常还款。于是,老百姓迫不得已,开始压缩生活消费用于还贷还债,从而开启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大门。这立刻让产能过剩。然而,资方依旧是逐利的。他们不得不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减薪裁员,制造失业,恶化生育,进一步降低老百姓的消费力,降低他们的有效需求。这又让产能更过剩,减薪裁员更多,经济循环更差,经济逐渐走向危机,债务和金融都日渐恶化。

至此,人们不难看出,造成整个经济恶化的源头不是债务和债务经济,而是在经济增速下滑,利润减少的阶段,坚持“逐利”的经济模式。

利润越来越不能从新增财富中来,资方就转向从普通百姓的损失中获利。这就催生了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消费、贷款、背债模式。老百姓的超前消费在让资方短期获利的同时,却遭遇背债后经济增速一路下滑,新增财富不足以正常还债的情况。这使百姓们不得不压缩正常的消费。如此一来就毁掉了消费力,继而毁掉了经济循环,最后毁掉了整个经济。

解决的办法不是债务借新还旧,把问题拖下去,而是立刻减弱逐利的经济模式。即,制止资本的无序竞争,使资本变为“长期资本”。换言之,就是不许“资本逐利”继续扩大,而是要减少,不断减少。

当前“以债化债”的做法,无论最后能不能消除债务,经济都要面对增速下滑的趋势。这个趋势不改变,逐利的经济模式还会制造新的债务,根本还不完,直到债务链断裂,金融和经济崩溃。

因为,经济增速下滑,而经济模式坚持“逐利”,就会为了从老百姓口袋里获利而制造超量的货币供给,“恐吓消费(美其名曰刺激消费)”。然后,从货币滥发开始,逼迫和诱惑个人消费,使个人开始负债。负债形成了“寅吃卯粮”的局面,又因为经济增速一直下滑,新增财富不足以正常还债,迫使百姓为了还债去压缩消费,从而毁掉消费力和经济循环,最后毁掉经济。这就是“逐利模式”从货币滥发催生超前消费,制造个人债务开始,再到企业债、地方债,最后到国债,不断毁掉经济的过程。

问题的焦点是——逐利的经济模式。

主要矛盾是——逐利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增速下滑之间的矛盾。

恶化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货币滥发和债务扩张。

参考文章:

《“内债不是债”错在哪里?》

《一件让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困惑的事情》

《是什么杀死了“消费”》

《百年变局在“等风来”而不是“等水来”——关于“零和博弈”的真相》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2024.09.06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