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不是问题,更多是传播战略与方法的问题

家和万事兴。

我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国。两岸统一事涉子孙后代福祉,攸关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命运。

500

然而,近年来,两岸关系渐行渐远,对立撕扯亲痛仇快,台湾问题逐渐从疥癣之疾向心腹之患演变,实在令人唏嘘。

个中缘由,莫衷一是,值得有关部门深思。下面谈谈我对台湾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民族独立自主与国家繁荣昌盛的关系

所谓台湾问题,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是否真正完全实现独立、自主、团结的根本大问题。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2019年1月2日,国家领导人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深刻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可谓高瞻远瞩、一语中的。

从一个多世纪前,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宣言,到建立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再到新中国诞生。

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就必须要有民族独立自主。

要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就必须始终坚持抵抗侵略、彻底排除外国干涉和影响。

遗憾的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正逐渐进入一个癫狂的阶段,时时离不开美西方国家的挑唆、怂恿,处处与大陆撕扯、横眉冷对。

8月26日,岛内偏绿的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两岸关系最新民调。

其中,在关于“两岸命运共同体”认同程度方面,不赞成的比例高达67.1%,另有76.5%的民众反对“祖国统一”。

对比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民调显示,台湾成年人中有44.8%的人赞成追求“祖国统一”,37.2%反对。

以上,排除主办机构的政治倾向、调查样本(仅1075人)代表性、以及调查方法(手机和电话问答)的影响,结果确实让人忧心忡忡。

政治本是一门最严肃、最深邃的社会科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轻则祸乱不断,重则生灵涂炭。

遗憾的是,互联网时代,叠加全球化,国际地缘政治阴谋在所谓民主自由快乐的包装下,无孔不入。

于是,后真相时代的大国博弈,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一些所谓新潮流的“年轻世代”成了原被传统帝国枪炮支配、操纵的迭代杆杆和工具。

例如,赖清德、蔡英文这类深谙网络流量、却缺乏政治常识的网红纷纷跨界进入政坛,摇身一变成为当地领导人。

这些“跨界政客”往往不知深浅,最后,一顿骚操作,让地区秩序备受震荡、危机此起彼伏。

没有民族的尊严和意识,就没有国家的尊严和独立;没有民族的独立自主,就没有经济的真正繁荣强盛。

比如:即使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有竞争力,但,其实,台积电、富士康等巨型企业却难以自主。

500

一有风吹草动,美国就对他们行刑逼供、予取予求,拥有生杀大权。岛内企业屡觉狼狈不堪。

纵观世界地缘政治,从亚洲的韩国、日本,再到欧洲的德国、乌克兰,无一不是这个基本道理。

某种意义上,原被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就可算是自己卖命、被人当枪使的最鲜明例子。

未来,韩国尹锡悦、菲律宾小马科斯的任性折腾,也或将让自己的国家人民受罪。

二、台湾地区政治特点,及对台策略得失

纵观台湾社会心理独特,难以产生民族英雄、真正的政治人才。

 

从社会学来看,早期,台湾由于长年孤悬海外,又不能进入世界主流,成为所谓“悲情城市”、“亚细亚的孤儿”。

 

彼时,台湾社会心理普遍阴郁。 

 

后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台湾“小确幸”流行,又有了莫名其妙、自娱自乐式自信,显得“玩世不恭”。

进入21世纪,1405、蛙军更是上窜下跳、玩得不亦乐乎。

 

这种地位边缘化与习惯娱乐化杂糅的焦虑型商业社会,动荡不定,很容易歇斯底里,甘为附庸、被他人利用。

亲痛仇快、兄弟阋墙基本不在话下。

被这种乌合之众追捧出来的地方领导自然也五十步笑百步、难堪大任。

 

无论是国民党的侯x宜、还是民众党的柯x哲、无党籍的郭x铭,当然,更不用说民进党的蔡英文赖清德。本质上,都是投机政客,并非战略人才,缺乏应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怀和民族尊严。

500

比如:每次选举,各候选人无一例外都要首先去美国“面试”、拜码头、缴纳投名状。

 

如此精神卑下、连独立人格都没有的地区领导人,又何谈民主自主,繁荣台湾地区经济?

但,就是这样一个政治常识,多年来,我们的某些媒体、专家学者却似乎束手无策。

 

以致台独逐渐成了当地主流。甚至在国际舆论场也三不五时刮起阵阵阴风。

500

台湾问题实际已成为部分国家势力、别有用心之徒对抗、阻滞中国式现代化繁荣发展的抓手,时不时拿台来恶心一下中国政府与人民。

 

当前,台湾逐渐从疥癣之疾向心腹之患演变,媒体、专家学者在如何主导台湾议题、策应国家大计方针、实现民族利益上,应要有新思路、新策略。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注意到新加坡的独特立国理论、战略思想,及其在国际地缘政治中长袖善舞的独特做法。

 

以区区城市小国,却能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将一众有名字的大国玩得溜溜转,成为东盟实际领袖,确实耐人寻味,值得研究借鉴。

 

一定程度上,新加坡的成功就是国际传播智慧和舆论文化战略的成功。

 

新加坡虽小,但新加坡人才似乎无处不在、新加坡说客影子无处不在,国际影响也无处不在,值得我们媒体、专家学者学习借鉴。

 

坦率地说,台湾问题积重难返,与相关对台舆论策略简单、传播形式单一是分不开的,还需大幅优化、提升。

 

比如: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台湾主人,在相当多涉台议题上,我们的媒体反而是最被动的一个。

 

常常按下葫芦起来瓢,疲于奔命。

 

在国际舆论场,我们的媒体、专家学者常常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任意牵制,似乎隐身人,根本无法体现出中国是台湾主人、祖传继承人、话事人这一点。

 

显然,这不太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问题延宕至今,加上多年的教育毒害,包括精英阶层在内的台湾社会各界几乎与国家、民族完全没了任何情感链接。

 

大陆在他们心中,仅仅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大经济体,台湾需要学会与之和平共处。

 

更需特别警惕的是,台湾某些台面上的人物对祖国大陆的对立、仇恨之心。

 

有香港前车之鉴在先,这种疏离、冷漠和仇恨,对于大统一后的民族复兴伟业当然不会有益。

对此,我们的媒体、专家学者也应前瞻研判、充分对策。

    三、重新认识对台舆论战略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一直认为:

 

解决台湾问题更需要的是全民上下对民族独立自主的意志和传统家国情怀,必须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体现出来。

 

比如:从中美决定建交那一刻起,台湾就已被对方抛弃。

500

 

理论上,核武器时代,任何正常的国家和政治领袖都不会为了所谓台湾,忽略核损益,选择与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直接对抗。

2015年5月26,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指出: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整体来说,《军事战略》的这个判断是值得参考、具有战略眼光的。

换句话说,台湾问题早已不是问题。

 

因此,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能怎么做就怎么做,应当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似乎我们媒体、理论学术界在这方面缺乏有力的理论气魄。

 

即使中国早已出台《反分裂国家法》,面对国际挑衅,我们舆论翻来覆去的都只是几十年前的几句套话。值得商榷。

 

水至清则无鱼。国际政治本来就有阴谋、肮脏与不堪的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短期内也不可能自动消失。

 

至于某些美日政客炒作窜台话题,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只要有国家存在,这就是国际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常态,以后它还会炒作百万次。

 

对方不利用、不炒作才是傻瓜。

 

抗辩本来就是美国社会基本特色。辩诉与交易深入美国社会各个角落,各种千奇百怪的人物层出不穷,各种千奇百怪的观点想法无孔不入 。

 

部分媒体专家学者在讨论涉台问题与方案时,如果过多考虑美国因素反而是“倒持泰阿,授楚其柄”,纯属画蛇添足。

 

其实,既然台湾是14亿祖传资产,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媒体在舆论场要画地为牢、自缚手脚,不断陷入自证清白?

 

对此,我们应主动出击,积极塑造有利态势,警惕舆论上受制于人,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再如:为什么我们的媒体很少谈一点:

即台湾是全中国祖产,祖国大陆960万平方公里的美妙也是台湾2300人民取之不竭的优质资源。

只有傻瓜才会自动放弃。未来,又何以面对台湾自己的子孙后代?

 

中国台湾毕竟是亚洲的中国台湾。

 

无论是情理还是逻辑上,今后,我们都应将舆论重点放在亚洲,特别是东盟各国。

 

1月5日,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在联合早报网发表新文章《2024年:另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的开始?》。

 

500

其中,提到的亚洲几大危机几乎都与中国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马凯硕是知名的“对华友好人士”,但其实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却是对中国战略的忧虑。

500

 

换句话说,虽然中国是地缘政治的实际受害者,但由于传播策略不给力,在国际舆论场,我们反而成了几乎所有危机的肇事者、不受欢迎的一方。

 

由此可见,未来,我们有关媒体、专家学者要真正做到为国家现实利益服务还任重道远。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我们舆论如何做到让各国深信:中国惹不得;惹中国,没道德。

 

我一直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舆论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

 

舆论力与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科技力、经济力应该互为犄角、有所区别、各有侧重。

 

它们分进合击,共同组成中国坚如磐石声誉和不怒而威形象。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只要没有真正的战争,不是必须上下一致、同仇敌忾的时候,那么,舆论形式不妨柔弱、低调一点。

 

未来,我们的媒体、专家学者要少打一点鸡血,学会如何理性表达对亚洲和平、对世界利益的忧虑、巧妙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形象,以赢得国际更广泛理解、同情和支持。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媒体、专家学者要学会如何说最软的话,捍卫最坚实的利益、得到最实在的好处。

 

综上,

润物细无声。

祖国统一,事涉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自主,乃长盛不衰万年之计。

既要意志坚定,雷霆之怒,当怒则怒;又要学会水滴石穿,百炼成钢绕指柔。

这一切,都有赖于有关部门充分用好、用透舆论传播之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