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非洲应成为中美合作“基地〞而不是“战场”

  上周我第三次来到东非国家肯尼亚。在马赛马拉一个酒店吃晚饭时,遇到了很多中国游客。有10来位中国游客在开生日派对,唱起了生日歌。

  这时,我看到一位金发白人中年妇女,走到餐厅经理面前,不满地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人?”

  任何一位中国人听到这位白人的问话,都会有不那么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这里就不能有那么多的中国游客呢?

  这位白人妇女可能不知道,肯尼亚这些年已成为中国人境外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23年中国游客达 52,865 人,比上年增长了161%。还有数万中国人在肯尼亚生活工作。他们在酒店开个派对,再正常不过。

  她可能不知道的还有,她坐车来马赛马拉行驶的公路就是中企修建的。她能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使用5G 网络,也是因为用了中企的技术。

  14年前,笔者乘车从内罗毕到马赛马拉,有很长一段路都是坑坑洼洼,还有大段大段的土石路。现在这条编号为c12的公路是一条平坦的公路。我们的司机道格拉斯提起这条公路,就竖起了大拇指。

  在马赛人村庄,一位村民告诉我,由于道路更畅通,他们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了。而他在两年前张拥有了第一部手机。

  我明显地感觉到,与8年前我第2次去肯尼亚相比,有了很多新的公路。道路两旁有很多新建和在建的房屋,公路上更有川流不息的货车。在偏远的小镇也能看到年轻人拿着手机奔忙。

  显然,肯尼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仅仅十年,肯尼亚的人均gdp就翻了一番,从1000多美元到接近2000美元,成为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肯尼亚人对发展的追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吻合。中国企业在这里修路、建通讯网络、建厂开店,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肯尼亚学者Adhere Cavince今年5月在《民族报》上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中国在非洲比美国更受欢迎》。文中说:〝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广泛而有影响力。与美国不同,美国经常将其援助和投资与人权或治理标准等政治条件挂钩,而中国则只关注经济。”

  近年来, 由于肯尼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印度,美国对肯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互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

  在和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美国和中国这两年都给予肯尼亚不少援助,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方面。

  美国政府一再强调对肯尼亚的重视,还给予了肯“主要的非北约盟友”地位。当然,外部世界要想真正帮助像肯尼亚这样的非洲国家发展,关键还在于要真正关心肯尼亚人需要什么,能为他们提供多少发展机会和动力,并且为他们留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足够空间。

  眼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正在北京访问。在华盛顿不断加大对华高技术遏制与产业脱钩战略之时,沙利文访华至少意味着,双方还是有一些需要通过合作而不是竞争来解决的问题。

  非洲就理应成为一个合作的“基地”,而不是一个一方为抵消另一方影响力的较量的“战场”。

  如果我们站在共同发展的立场上,不要总是想着怎么主导非洲的发展,或是拼命将非洲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中美就可以在推动非洲发展方面找到更多的合作点和共同点。我想这也是非洲人民所希望的。

  the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