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拉美国家在美国压力下寻求新平衡

美国人长期以来将拉丁美洲视为他们的“后院”。这一描述现在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散发着霸权陈腐气味的政治术语,虽然华盛顿的政客们仍怀有强烈的留恋。

1823年的门罗主义为这一概念奠定了早期基础,声称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禁止欧洲的干预。

在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大棒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拉美的干预。

到20世纪中期,随着冷战开始,“后院”一词更加频繁出现,它象征着美国抗衡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

随着冷战结束后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这一表述变得越来越淡漠。

近年来,由于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日益紧密,“后院”这个词又重新被西方媒体提及。

最近的消息显示,巴西总统卢拉计划在今年稍晚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他还透露,巴西政府正在制定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案。这是巴西首次公开考虑加入该倡议。

目前,南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没有正式加入一带一路。而巴西作为南美大国,一旦加入这一倡议,必然意味着该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出现重要变化。

这一局面表明,拉丁美洲正努力寻找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中实现新平衡。

在一个日益多极化且动荡不安的世界中,拉丁美洲需要为自身的发展探索独立、稳定的道路。这与中国正在努力推进的全球战略相契合。

美国意识到了其“后院”正在发生的变化。

近期,负责拉丁美洲防务的美国南方司令部负责人劳拉·理查德森将军建议,美国应考虑为拉美地区制定“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美洲经济繁荣合作伙伴关系(APEP)部长会议上宣布启动西半球半导体倡议。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近期借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访问了巴西,也突出强调了美国对拉美的高度重视。

美国媒体解读这些发展与美国的意图时,均认为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然而,审视中国、美国和像巴西这样的拉美国家的对外政策的重点变化,可以发现,美国重新执行冷战时期的“后院”战略,可能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中国和像巴西这样的拉丁美洲国家愿意推进合作?因为这种合作与双方的发展战略是吻合的,是为了寻求共赢。

巴西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早已被公认是难以替代的。

国际上有些人对巴西过于依赖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石油和大豆等原材料表示担忧。然而,中国在巴西制造业的投资以及对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合作,已经显示出双方正在逐步扩大合作的领域。这些领域对巴西的发展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巴西经济的转型。

如果美国真心愿意通过新的“马歇尔计划”来帮助拉丁美洲发展,拉美国家无疑会欢迎的,因为美国仍然是巴西等主要拉美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

实际上,华盛顿在1980年代积极推动“华盛顿共识”的发展模式,而在1990年代遭遇失败之后,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个“后院”的经济发展,尤其没有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长期计划,只不过是因为中国进入了他们认为的“后院”,华盛顿才感觉到了紧张。

因此,华盛顿的战略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虽然也会给拉美带来好处。

为了最终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并将中国挤压出该地区,华盛顿将迫使拉美国家选边站,并就此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这会让拉美国家很难受。

美国不大可能改变其在场上的角色——霸权,它不是一个参与者,它是要主导别国的发展进程的。

在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美国的这种零和博弈策略越来越引发反弹,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反而会考虑,如何通过增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平衡美国的战略压力。

华盛顿面临的困境是,是否有长期的意愿、具备足够的资源将中国挤压出该地区,并迫使拉美国家接受其“领导者”地位。

the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