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批评质疑到逆袭,iG和电竞是这届年轻人的正名之战

500

作者:王小笨

iG 最近挺不顺的。

MSI 淘汰赛1:3失利,NEST 2019 季军赛1:2失利,夏季赛常规赛两连败。离2018年那场 LPL 历史上最重要的胜利,似乎已经过了很久。像去年春节赛和夏季赛的两波18连胜的畅快,好像也不再专属于 iG。

但总得继续打,打到赢为止。iG 是 Invictus Gaming 的缩写。Invictus Maneo。我战无不胜。这是一句拉丁文。美剧《疑犯追踪》第四季第九集,大 boss Elias 曾说过这句霸气的台词。

对于每一个关注英雄联盟的人来说,iG 早就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但在去年11月3日韩国仁川文鹤竞技场的那一战之后,他们的影响力就已经不再局限于英雄联盟圈。毕竟他们是中国第一支赢得 S 赛世界冠军的中国战队,那一天几乎没人能躲过一句“iG 牛逼”。

上个月在英雄联盟 MSI 季中冠军赛上,iG 16分钟战胜 SKT,赛后 Ning 在接受 LOLesports 的采访时说了一句,“我们可能会打快乐比赛,但归根结底,我们总是觉得我们能赢。”

就像 Ning 所说的那样,打游戏,我觉得我们不会输。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座冠军奖杯和所有人的欢呼背后,iG 所代表的正是一代年轻人的追求和热爱。

有一条评论说得好,“这是他们不被理解的少年与现在,在此刻得到了正名。”

500

中国战队第一次参加 S 赛那年,JackeyLove 才12岁。

几乎每个粉丝都对 JackeyLove 出道的故事如数家珍,当年看直播的网友发了一条弹幕,“比谁都强,不去打职业扬名立万,窝在这里当个小主播?”JackeyLove 受到刺激于是下定决心转投职业。

这个故事多少寄予了粉丝对生活戏剧化的追求,但 JackeyLove 的雄心被激发倒是不争的事实。他决定加入 iG 战队,但因为年龄限制,他只能跟着战队训练,然后在正式比赛里当一名“饮水机管理员”。

500

2017年11月 JackeyLove 终于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上完成首秀,结果他帮助 iG 夺得冠军。2018赛季他开始成为首发队员,但在春季赛、夏季赛上他连续两次闪现与对手单挑,却连续两次被击杀。

质疑和批评瞬间把他淹没,春季赛输了之后,他自己都在微博上说,“我始终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一个职业选手会害怕打关键的比赛阿?”对于任何的天才少年来说,捧杀和棒杀从来都只有一线之隔。

直到 S 赛上和 LCK 冠军 KT 的 BO5,JackeyLove 用着没有大招的霞,再次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闪现向前,那一刻他几乎赌上了自己的一切。好在这一次他完成了一波四杀带起节奏,iG 赢了。比赛结束后 JackeyLove 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刻。

然后就是中国第一个S赛冠军,粉丝都在帮他刷那张图,“我17岁就进了世界总决赛,你呢?我冠军啊。”

iG 战队的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逆袭的故事,就像 Baolan 在 iG 夺冠纪录片《登峰》开头说的,“整个队就是从来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成绩,就一直被当背景板。所以我们最后成功了大家会觉得,可能很像漫画主角那种经历。”

当年 Ning 从家乡齐齐哈尔跑到沈阳一边当代练一边提高排位,还曾经被骗进未注册的小俱乐部。

Ning 好不容易才加入了 MGB 也就是后来的 YM 战队。结果从16年 LSPL 春节赛到17年春季赛升降级赛,他连续6次倒在晋级 LPL 的门口。

500

2017年 Ning 被租借到了 iG,才第一次有机会打 LPL 的比赛。Ning 的比赛风格冲动激进,粉丝给了自负的他一个略带谐谑的称呼“Ning 王”,但他把这个称呼变成了现实,他拿到了 S 赛 的MVP。

Rookie 也一样。在韩国的时候,他还是野王 kakao 身边默默无闻的小弟,即便14年夏季赛他就已经是 OGN 的冠军中单。S5的时候在 kakao 的强烈要求下,他才跟着一起来到了 LPL,据曾经的 iG 辅助所说“买 kakao 送 rookie”,TheShy 则是 WE 青训不要的。

但 Rookie 和 TheShy 在 LPL 慢慢站稳了脚跟,爱中国美食、爱弹吉他、爱唱周杰伦的大男孩 Rookie 逐渐成了整个英雄联盟世界里,发挥最为稳定的中单,而 TheShy 则成为了“没有人可以和我对线”的世界第一上单。

500

连 iG 的战队经理苏小落都说,iG 的队员都有着很高的天赋,但往往最终的结果事与愿违。直到 S 赛夺冠,他们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逆袭,而且是在最高的舞台上。

当被问起他们如何在险境中,靠着极限操作赢得胜利时,Ning 的一句话很打动人,“当你害怕做这种事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资格。”

500

事实上,电竞在中国的故事就是一段逆袭之旅。

早在201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就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但官方给出的身份认证,放到现实里并不能成为电子竞技发展的护身符。

直到今天电子竞技还是没有真正从打游戏这件事情中剥离开来,于是网络游戏造成青少年成瘾的问题,还是会被顺带着加在电子竞技身上,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影响力很大的文章,名字就叫《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中国早期的电竞人就是在这样的质疑中艰难前行。很多媒体都写过李晓峰(人皇 Sky)的故事,小时候他一两个星期才生吃上一次肉,家庭和学校对他都充满了偏见,因为玩游戏他没少挨打。

那个年代电子竞技产业也相当不成熟,没有什么正规赛事,俱乐部组织松散,稳定的收入更是无从谈起,据说当年包吃包住加每月1200块钱,就已经是中国最顶级职业战队的待遇,社会甚至会直接把从事电子竞技的人定义为逃避现实的失败者,问题少年。

甚至到了 Ning 和 JackeyLove 这一代,这种现象依然存在。Ning 和父亲定下了一个两年之约,完成了初中学业才得以离开家乡追求电子竞技的梦想,JackeyLove 的父亲在看到儿子的银行卡收入之前,一直不相信他可以靠电子竞技养活自己。

电子竞技身上的矛盾性似乎会一直存在下去。

2017年10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合法性,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又明确表示是电子竞技中的“杀人行为”,与奥林匹克精神不符。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英雄联盟代表队获得金牌,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恭喜!亚运会<英雄联盟决赛>,中国队夺冠》,对电子竞技给予认可,但拥有转播权的 CCTV 却在最后时刻放弃了对赛事的转播。

500

但对于中国的电子竞技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亚运会夺冠的深层意义在于,这是中国体育有史以来第一个自下而上、先有群众基础再出竞技成绩的优势体育项目,长久以来我们的优势体育项目走的都是效仿前苏联的举国体制,倾全国之力培养顶尖运动员,群众既没有参与的热情,又缺乏参与的条件;

而那些在国际上已经充分市场化的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网球,在我们这里也没有办法真正放权,于是怎么也搞不好。但在英雄联盟或者电子竞技这件事上,我们真正做到了群众基础和竞技成绩,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这一切都不是由任何行政力量牵头的,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体系里生长起来的。电子竞技的选手不带有传统运动员身上吃体制饭的“原罪”,他们只需要为自己的梦想负责。

G2战队老板 Ocelote 曾经说过,电竞需要创造史诗的瞬间,这些特殊的瞬间才能被人记住。这样的瞬间可以让你和粉丝之间产生共鸣,将你们连接到一起——这样的瞬间会将你们结合起来,很长时间都不分开。

iG 夺冠,就是这样梦想成真的史诗性瞬间。

500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6亿。虽然这个数字覆盖的边界还有待商榷,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些电子竞技人口中年轻人占到绝大多数。

就像中国数码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许东棋说的,“现在的电竞人口平均为35岁以下年轻人,但要想想,再往后推10年,他们就是消费力最强的核心族群。”

iG 夺冠以后,因为有众多老玩家回归游戏,《英雄联盟》出现短暂的服务器崩溃,这些老玩家希望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重温年轻时候的梦想与热血。

500

在《电竞简史》这本书里,作者戴焱淼提出电子竞技可以被视为“后现代体育”,其核心观点是:去中心化、多元取向和无边界状态。

对于成长于 80、90 年代的人来说,我们的社会环境主旋律,是借着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在一波一波造富浪潮里,完成财富的累积和阶层的跃升。对财富的追逐无形中提醒我们,其他事情没那么重要,先放一放,放一放。

电子竞技身上彰显出了最为年轻人看重的,基于个体感受的多元取向,在这个推崇个性又要避免过分特立独行的时代,给了年轻人足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知道电子竞技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交功能,就像所有喊着 iG 牛逼口号的人,他们在其中寻找到了巨大的共情和快乐。

今年总是有很多“大环境不好”的唱衰声,房价、996、环境污染甚至水果自由的生活压力不断累积到年轻人身上,似乎全中国都在为 95后、00后一代的未来捏一把汗。

事实上每一代年轻人身上都背负着上一代的评价和审视,几乎每一代都会被天然地视作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贴在身上的往往都是没有梦想这样的标签。

而中国电竞过去二十年的经历,简直就像在为千禧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正名。他们无需追求被权威定义或者承认,依然可以在夹缝中勇敢创造,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要知道热爱和热血的正义性,从来都无需外界赋予。

电竞就是运动。热爱就是正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