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胜败的关键

俄乌战争现在之所以打成胶着局面,主要问题还不是双方打得都很拉胯,还在于看似战况激烈,其实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大战和决定性战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规模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能否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放到现代战争,就是能否全歼或大部歼灭敌军的整建制部队。

比如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大溃败,被俘上百万,大批部队成建制被德军包了饺子,直接导致苏联面临亡国危机。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被称为二战转折点,而不是莫斯科保卫战成为转折点,就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可以说,此战一举打断了德军的脊梁。

抗日战争,从东北到贵州,从1931到1944,国军(易帜后的东北军也在国军战斗序列)一败再败,大量丧师失地。但真要论起部队损失,其实除了东北有大批部队随主官投敌,其实真正被歼灭甚至投敌的师以上部队极少,最大的损失恐怕还是南京城那投降后遭屠杀的9万多守军。但南京城总共也只有十几个师的守军,别说粤军第六十六军和八十三军一部选择从正面突围,最终以惨重牺牲突出重围,避免了被日军全歼的命运(其他部队,其实也有不少人渡江成功,撤往苏北、安徽等地的),就算全部损失,对于全面抗战爆发时共有49个军,182个步兵师,46个独立旅,9个骑兵师,6个骑兵旅,20个骑兵团规模的国军来说,也远没有到大伤元气的地步。之后的台儿庄战役更是表明,中国军队无论是作战意志还是作战能力,都远没有到亡国的地步。而其后国军虽然一直胜少败多,但师以上部队成建制被歼或投敌的仍相当少。即使是最终投敌的孙殿英、庞炳勋这样的老杂牌,也是在与日军血战多日,部属伤亡惨重,无力再战的情况下才投降的, 庞炳勋更夸张,投日时身边只有两三个人(1个还是送饭的农民),其所属第四十军大部已在马法五率领下突围南下,虽然日军任命其为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但也无法掩盖其已是光杆司令的现实。而成建制损失的部队少,也使国军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可以通过不断增补人员来重整部队。日军正面战场面对的中国军队从数量上讲,反而更多了。日军在敌后战场就更难打了,想成建制消灭八路或新四军一个团甚至一个营都很难,因为人家分散游击,很难抓住重兵集团,囚笼政策虽然一时奏效,但日军自己也被分隔成了一个个小块,想要集结大部队扫荡也很难。这种情况下,想要占领全中国无疑是痴人说梦。

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其实俄军真正成建制消失的,也就是马里乌波尔的乌克兰守军——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第36旅和亚速营,而且亚速营也只消灭了一半不到, 另一半人压根就不在马里乌波尔。甚至连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第36旅都不是完全歼灭,因为前几天网上还有该部队与俄军作战的视频流出。即使这两支部队被全歼,对于现有100多个作战旅加上亚速营等众多民团武装的乌克兰军队来说,显然也不是太大的损失。而就这样的战斗,俄军还搭上了原本的苏联精锐——150柏林师的师长一条命。也难怪乌克兰人并没有把马里乌波尔的失守看成是失败。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争论俄军攻占了乌克兰多少土地,乌军反攻俄罗斯能否改变战局都是可笑的。无论哪一方,只要没能消灭对方的重兵集团,没有成建制的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那这仗就有得打。哪天要是俄军一下子干掉乌军十几个旅,才叫重大胜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下个小村庄都要吹好几天。乌军也一样,能干掉俄几个旅或一个师、一个集团军,才叫反攻卓有成效,否则都是吹牛。甚至双方争论的对方和已方伤亡都没多大意义。毕竟都是人口大国,只要部队没被全歼,架子还在,就像当年国军很多部队一样,打残了拉到后方整补,没多久又能齐装满员上前线,对方之前基本白打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