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信息出口管理应该改变

我觉得我们的官方信息出口制度要做一个改变。我们官方传统的新闻信息出口明显是要体现“全体协调一致性”,而缺乏灵活性。比如如果 某个中国驻某国大使,或者国家体制的记者做的事情,是会被外界或者我们自己解读为一种 体制内统一的协调一致的意志和看法,这就造成没有缓冲地带。这会造成第一线记者态度和领导一样甚至比领导还保守,毕竟他还有风险,造成第一线记者没办法,或者不敢直接斗争。但是如何构建一个信息表达缓冲呢?

 西方的体质是通过 信息自由 产生缓冲,就是一旦某个记者,或者第一线官员出现 “离群” 的表达,就可以推给个人自由就可以了。而中国体制目前目测感觉是协调一致,是要听指挥,就没有 “个人 自由”,“企业自由” 这个借口作为离群信息的缓冲。如果领导层发言人(比如外交部发言人)和第一线官员或者记着表达不一致,就会出现背刺记着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可以建立“无可奉告”信息出口管理体系,以此建立第一线和高层的信息表达的缓冲。假设,国家记者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去问牢妹为什么要制造并向中国释放新冠? 对方牢魅记者如果反过来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这个中国记者的态度是不是领导层的态度,是不是领导层也认为牢妹生产了新冠? 这时候如果是信息协调一致的体制,就会尴尬住。因为如果回答“是”,那么领导层在没有确切证据下,这种态度就显得草率,而且这种态度,几乎会立刻引发战争状态,影响又太大。如果回答,“不是”,那么又形成了 对第一线记者的背刺。这个“不协调一致” 的记着,要不要给予处罚呢?毕竟他不和领导协调一致,“不听话”。

所以现在 “信息协调一致” 不适合现在的复杂斗争了。而应该用 信息“无可奉告 ”体制。面对左右为难的问题,直接回答“无可奉告” 。对面记者如果问那个记者是不是领导层的态度,回答“无可奉告”。追问记者是不是要被处罚(扩大寒蝉效应),回答“无可奉告”。不好回答的问题,不用硬回答。直接“无可奉告”。无可奉告就是一种态度,我内部怎么讨论,怎么协调,是不是一种试探,是不是意见有一些分歧,我们内部如何处理,大可以“无可奉告”。

有一些人可能会说,我们这样是不是信息不透明拉。这就是迂腐。ZF透露一些信息,只是一种社会治理的工具,是争取国家利益的工具,不是为透明而透明。透明目的只是为了有利于社会治理。上情下达,聚集共识。争取国家利益。而不是戴一个漂亮的帽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