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砍人脑袋去换军功富贵,为何只有秦国军队大杀四方?
把人头当成奖励硬通货并不是秦朝的专利,从秦朝到明朝人头都是价格非凡的硬通货,甚至在战国时代秦军的竞争对手们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大家都抢拼了命人头,为何秦军才能笑到最后?
首先这是因为秦军的抢人头奖励最全面,不像齐国只给钱。齐国精锐部队技击军的赏赐标准就是人头换金钱,“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齐人好战,也很有市场经济意识,他们发明了余勇可贾的成语,一打仗人人像抢彩票一样抢人头,谁拦着谁就是敌人,经常出现顺风就浪、一浪就败的现象。秦国也不像魏国武卒抢了人头、通过考核就是人生赢家,魏国武卒“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不光国家给分地分房子,还减免房产税和人头税、土地税。
秦军抢人头不光有田产、房产(宅基地)物质奖励,关键是和社会各个层面全面挂钩。秦人适龄男子都要服兵役,军功是秦人实现梦想的最好阶梯,“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没有军功是秦人最大的噩梦,“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就像成绩和学习的关系一样人头就是军功最直接的体现,人头就是秦人的命根。秦国法令给不同阶层的人都制定了人头指标,士兵抢一个脑袋可以晋爵一级,在战后获取田宅土地的同时还能担任五十石小官,强两个人头就能担任百石干部(处级干部),拥有长期饭票;指挥百人队的百将只有一次干掉33个敌人才算首功,才能让从伍长到自己都晋爵一级;大将统领万人级别的军队,在攻城战中必须干掉8000以上的敌人,在野战中夺取2000个以上的人头,才有晋升机会(大将等高级军官升三级,普通军官一级)。如果百将等军官在战斗中没有完成人头指标,等待他们的是死亡。
如果一个秦军官兵抢人头达到了七级公大夫级别(只会砍人的小兵其实办不到),他的政治地位可以和县长抗衡;达到五大夫级别,他就能享受300户人家的税收。爵位也是秦朝官场的硬通货,有爵位的人公务员升迁优于无爵位者(这是秦朝晚年官爵分离后的现象)。秦朝那些封侯的大将,他们不但有自己的食邑,在排座位时还在李斯这样的大佬之前。
秦军的人头考核政策也体现了商鞅处女座的特点(严重怀疑商鞅是处女座,太吹毛求疵了),砍下人头后军法官会把它们暴晒三天示众,看有没有争议。如果有人冒领人头、甚至杀自己人冒功,不但他要被惩罚,连落实赏赐政策的县尉都要撤职。此外如果有人砍人脑袋后不幸伤重而死,就由家里人继承爵位。如果遇到了洪承畴那样的乌龙,秦人会把“假死”者儿子的爵位夺取,惩罚和他一起共事的战友,抓获假死冒功者后就会直接罚做奴隶。洪承畴如果生到秦朝,估计早就全家死绝了。
给人头标价不稀奇,重要的是让整个军功体系丝不苟的运行并影响整个社会,秦军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才成了抢人头大战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