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参加奥运使「澳门国际大都市金名片」略欠成色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昨日进行第二日的正式赛事。奖牌排名榜上,澳大利亚以四枚金牌、两枚银牌,共六枚奖牌排名第一;

  韩国以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共六枚奖牌排名第二;中国以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共六枚奖牌排名第三;中国香港则以一枚金牌,共一枚奖牌排名第九。

  中国香港获得金牌的江旻憓是本地出生的击剑运动员,在二十八日举行的击剑女子个人锐剑比赛的决赛中,击败法国的奥里亚娜•马洛-布勒东,获得冠军。她早年已在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夺得多面奖牌,并曾两度当选「香港杰出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成人赛后,她先后代表香港出战三届亚运,赢得一银五铜,在亚锦赛亦先后赢得三金四银六铜。

  这是中国香港第三次夺得奥运金牌。前两次是在一九九六年美国阿特兰大奥运中,李丽珊获得滑浪风帆冠军,及在二零二零年日本东京奥运中,张家朗获得男子花剑冠军。

  此外,中国香港还在历届奥运中,共获得三枚银牌、四枚铜牌。尤其是在二零二零年的东京奥运中,共获得六面奖牌,分别为一面金牌、两面银牌及三面铜牌,以奖牌总数计算为历来最佳。相信在今届的巴黎奥运中,还将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当江旻憓为中国香港特区夺得巴黎奥运会首面金牌的消息传到香港后,香港各界人士祝贺与赞扬,全城弥漫喜悦气氛的时候,澳门同胞虽然也为江旻憓和香港特区表达庆贺,并在江旻憓领奖时升起香港特区区旗、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喜泣,但仍不禁顿生「人比人,气死人」的感觉,为何同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的运动员可以参加奥运并勇夺奖牌,中国澳门的运动员却是「斯人独憔悴」,连历届奥运的大门也不能跨进,更遑说是夺取奖牌?

  这当然首先要怪罪于当年管治澳门的葡国当局。实际上,国际奥委会在一九五零年通过接受并非主权国家的地方以独立身份加入成为会员后,香港在一九九一年二月就提出申请,三个月后就获得接纳。但葡国却不重视,没有推动澳门申请加入国际奥委会。澳门到一九九一年终于提出入会申请,但当时作为国际奥委会成员的葡国的反应仍然并不积极,结果并无成事。一九九五年国际奥委会修改章程,订明只有独立国家才能够成为会员,澳门就是这样失去了申请入会的资格。

  据说,国际奥委会之所以作出这一决议,并非是针对澳门,实际上国际奥委会许多执委都明白澳门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澳门基本法》和《中葡联合声明》都规定,澳门可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参加国际性体育组织。但为何又有这一决定呢?据说是与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的尴尬处境有关。原来,他的故乡--西班牙的一个地区,当时正闹分离活动,意图成立独立国家,并申请加入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为了投鼠忌器,而主导了这个决议。这样做,萨马兰奇是维护了自己祖国的统一,也保护了自己的政治声誉,但却牺牲了中国澳门加入国际奥委会的机会。

  其实,中国奥委会也曾经为中国澳门能够加入国际体育大家庭作出很大的努力。如澳门奥委会能够加入亚洲奥委会,并先后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各届亚运,甚至还夺得了一些奖牌,并由澳门主办东亚运与亚室运,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特别是何振梁先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是「中国澳门」奥委会参加国际奥委会的问题,中国奥委会也倾力予以协助。但是,由于国际奥委会曾经作出不再吸纳「非主权国家」奥运团体为其会员的决定(不影响已经加入了国际奥委会的会员,如「中华台北」、「中国香港」等),而令澳门难圆「奥运梦」。

  既然正是连国际奥委会大多数委员都已明白到,「中国澳门」奥委会的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与分裂主义无关,且已得到了其中央政府的认可;而且萨马兰奇也已经逝世十多年,故关于中国澳门奥委会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申请,如果能想办法找出一个适当的理由,是可以得到不受上述决议管限的豁免的。这就有劳在国际奥委会中享有盛誉,及拥有话语权的中国奥委会,继续为澳门特区争取了。这样,就可为「澳门国际大都市」这面「金名片」的成色,从「九成九」升到「十足」。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幷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也称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就不应当在「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都能够领到国际奥运的「入门券」下,却将「中国澳门」拒于门外,违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的「奥林匹克精神」。

  虽然中国澳门的运动员,能够在奥运中夺得金牌的机会不是太高,但既然「奥林匹克精神」还有另一层含义:「志在参与」,那也应当曾经在亚运会等次一级运动会获得奖牌的澳门运动员参与。说不好,这将激励澳门运动员更能「出成绩」。其实,一些「实力」比澳门弱得多的国家的运动员,都能领到「入门券」,就是体现了「志在参与」的精神,并带有激励他们勇于提升水平的意思。

  同样遗憾的,还有「中国澳门」并非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成员。实际上,在「一个中国」架构中的一个国家主体和三个地方经济体中,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都是「APEC」的成员经济体,而只有中国澳门「望门兴叹」。因此,每年「APEC」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当「APEC」各个成员经济体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身穿主办国民族服装「排排企」大合照时,中国国家主席与香港特首,和台湾地区的代表,都是其中一员时,但中国澳门特首却在「一个中国」架构的两岸四地中,偏偏是「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与中国澳门未能参加国际奥运一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外事范畴上,并未能完全充分享受中央所授予的权利,也未能充分反映一个完整的中国的事实。

  造成这种不合理情况,最主要的障碍也是当年葡国对澳门加入「APEC」一事并不积极。当时曾有消息说,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已就澳门加入「APEC」的问题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在一九九七年温哥华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联系大家庭》声称,「APEC」将于一九九八年吸纳俄罗斯、秘鲁和越南为新成员之后,从二零零零年起,在十年内将不考虑吸收新成员。二零零九年,又决定再延后三年,此期限至今已经届满二十多年。因此,我们希望中央政府能以澳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及凸显澳门的「国际城市」特色和增强「一国两制」的公信力着想,尤其是让「澳门国际大都市」这面「金名片」的「含金量」达致十足着想,努力协助「中国澳门」特区加入「APEC」。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