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共话超短片:手机作为工具,如何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7月28日,vivo × FIRST超短片单元主题论坛在西宁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影像创作与科技共塑的过去与未来”。FIRST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主持,导演杨超 、作家马家辉 、导演姬京璐、超短片vivo手机创作奖《元年》导演张天宇、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围绕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超短片编审、作家、学者马家辉表示,不要忽略手机作为工具,如何改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所有创作者从一开始就要思考的命题。
超短片编审、导演杨超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单手拍出的影像,让我看到构筑未来公共空间的可能,这也是超短片区别于长片的最大作品性。
超短片预选评审、导演姬京璐表示,手机的便携性与包容性,给草根、原生的艺术家提供了机会,让普通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像语言。
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表示,过去五年,看到很多创作者在超短片起飞,我更坚信,vivo与FIRST为创作者提供了“顶配开局”。
超短片入围创作者、导演张天宇坦言,浓缩的感觉很酷,怎么将无数的思绪安放在五分钟内,这种限制很有意思。
两天前,第五届vivo×FIRST超短片颁奖礼暨五周年盛典在西宁召开。在入围的20部作品中,导演魏德安创作的《尾声》斩获年度超短片荣誉;导演张天宇凭借《元年》获得vivo手机创作奖;导演于镭创作的《北县传说》荣获评审团大奖;导演朱云逸创作的《在另一个夜晚》获得影像探索奖;导演王子创作的《再见别离》获评审团特别提及荣誉。
站在五周年全新节点,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在致辞中表达了vivo作为超短片这一“新电影物种”的创造者与推动者,一路走来的思考与感悟。
他提到:“五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高兴看到超短片已经成长壮大为一个供创作者自由表达、探索和创新的舞台。作为移动影像时代的引领者,vivo希望能搭建更纯粹的创作平台,用技术赋能好内容自由生长。vivo也相信,手机视频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深耕影像技术和文化,赋能更健康的创作生态、更多元的创作者,为中国电影事业和大众创作做出贡献。”
五年过去,超短片的意义,已不只是手机影像科技进步带来的摄制便捷性,更重要的是为大众带来一种有别于传统影视制作流程和大银幕叙事方式的成功案例,鼓励一批批年轻人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在短视频风潮中,涌现出一批乐于尝试和挑战的创作者们,他们值得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