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大教授性骚扰秒被开除党籍,中国法治或将迎来大转折

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

 

几千年来,古代中国就有了比较深刻的法治思想体系。

 

然而,一个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究竟是该“用重典”还是“施仁政”?如何用重典?又如何施仁政?上层精英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7月21日晚八点五十九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女博士王迪实名举报导师王贵元对其进行性骚扰和强制猥亵,并在要求发生性关系被拒后,以让其不能毕业相威胁。

 

500

 

消息一经曝出,马上迎来网友热议。

 

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跟进。

 

7月22日早8点40分,中国人民大学官微发布消息称,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

 

7月22日晚7点零四分,中国人民大学再次通报,举报情况属实。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解除聘用关系。

 

500

 

不到24小时,中国人民大学对此次性骚扰事件的调查解决可谓迅速、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秒速。

 

自然,也迎来媒体的集体喝彩。

 

南方日报转发北京晚报评论,对师德败坏者就要坚决赶下讲台;

 

封面新闻评论则指出,坚持零容忍,才能斩断高校性骚扰。有分量的惩治,才能让越界的“害群之马”心有忌惮。

 

500

 

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研究生、博士生不受“毕不了业”的威胁。

 

例如,7月22日晚九点三十八分,受害者就再次发布消息称:

 

学校的从严、从速处理,我非常感谢。也为(学校)快速处理和决不姑息的态度和效率而自豪。接下来我会安心读书,期待回到安宁的世界。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500

 

以上,无一不证明中国人民大学的处理是有效的、符合民心向背的。

 

 

法不彰则人心向恶。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多年以来,在对社会、人与企业兴衰成败辩证关联的研究中,我就一直强烈呼吁:盛世当用重典。

 

当然,盛世用重典不是指开历史倒车,搞严刑峻法、恐怖治理。

 

而是迭代法律理念,不吃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有的放矢,抓大放小。即:

 

以百倍的惩罚严惩、压制“关键少数”“害群之马”;以百倍的宽容宽容、信任普罗大众。

 

简单地说,就是真正做到让每一个良民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也许有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质疑用重典反而引起逆反心理、有反作用。

 

也有人说,法律讲的是证据,“罪罚相当”。你说“良民”,何为良民?太唯心论。

 

其实,这些都是封建农业社会、以及资本主义所谓“民主平等”观念下的传统思维。

 

法律的本质是政治的工具、手段,为执政者治国理政服务的。

 

《道德经.老子》云: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所谓政治宽厚清明、领导宅心仁厚,不同人感受完全不同。

 

同样,所谓“罪罚相当”,也并没有一个数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唯一答案。

 

同一个案件,也许公安、检察、法院、律师的看法会完全不同。

 

 

回顾人类历史,从来就没有单纯的法律思想、纯粹的法治制度。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国家基本已解决温饱,人们当下的生活普遍都是有物质保障的。

 

再加上教育普及,科学发展,人类普遍对自身与他人、社会与财富、安全与发展的认知也达到一定高度,有了一定的理性克制。

 

理论上,难以再有因民不聊生、绝对贫困活不下去而发生大规模政变、暴动。

 

换句话说,作为国家的主体,民心(生产关系)是稳定的。

 

反观那些贪官污吏,普遍精通政策红利、精于算计如何钻时代的空子。

 

他们往往以“舍得一个人,幸福几代人”的卑劣功利观念大肆腐败作恶。

 

即使下台了、被捕入狱了,当他们出现在电视忏悔时,依然谈笑风生、振振有词,像在台上作报告。

 

如此寡廉鲜耻,又怎么能期望对他们的宽宏有积极意义呢?

 

因此,从政治科学的角度,逻辑上,保障绝对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成本最低、方案最理性、可行的。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的核心其实就是人、人心、人性、人情。

 

500

 

所谓治理现代化实际就是对未来真善美、以及攸关人的生存、安全、发展问题确定性的确定和掌控。

 

它无非离不开两项中心工作和任务:一是改善人的心理预期,一是提振人的发展信心。

 

1月31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我的理解: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新型生产关系,核心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把人的因素解决好了,创新就有了保障。新质生产力就有了动力,新型生产关系就有了基础。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曾说:与苏联长期竞赛的结果,取决于美国在何种程度上在全世界有效地树立起自身形象:有能力处理本国的问题,精神力量也强大。

 

500

 

全球化时代,人类赖以栖身之所的备胎也开始全球化。👇

 

点击阅读全文:   深度观察:马云妻子成为新加坡公民令人唏嘘,浅谈备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战略 

 

对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所谓大国博弈,其实既不是中美博弈,也不是中欧博弈,更不是中日中印博弈,而是14亿中国人与6000万海外华人华侨之间的比赛, 看谁活的更美、更好、更安全、更自由、更有尊严。

 

《尚书·五子之歌》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回顾历史,儒家传统治理之术惟在“治民为国”,而非“治国为民”。

 

封建王朝之所以分分合合,核心原因就在于此。盖民众不被尊重,民众传统亦无多少国家意识矣。

 

 

若是人间自有公平在,谁还无妄跪青天?

 

正如最高法院长张军在报告中指出的:刑法第二十条已被唤醒。

 

有关部门不再将人民自发自救的彪悍和血性、与国家日常治理对立起来;也不再因为老百姓强有力的自觉行动而患得患失,即足以保证国民尊严基本自理。

 

所以,我一直认为张艺谋电影《第二十条》的伟大意义即在于:唤醒民族血性,真正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

 

500

 

 

综上,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一个国家的声誉和尊严就是由千千万万公民的名誉和尊严汇聚而成的。

 

大国博弈归根到底就是人和人才的博弈。比拼的就是谁最看重人、尊重人。

 

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人的尊严。人一旦有了尊严,就有了自信。

 

一个社会,如果老百姓普遍有了尊严、自信,凛然不可侵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普遍信仰。国家也自然有了力量。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保护被性骚扰的王迪、电影《第二十条》中,检察官韩明有力维护了王永强对自己和妻子尊严的保护,挽救了那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当然,也就温暖了各界观众之心,获得集体之赞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