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海宽度的决策过程

现在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中国的领海宽度12海里是毛主席定的,因为我们的岸防炮可以打到12海里。更有绘声绘色的描述:有关部门请示领海的事宜,毛主席问我们的大炮能打多远?回答12海里,毛主席一锤定音说那就12海里!后来全世界都是按毛主席确定的标准执行的。

以毛主席的工作习惯,他是不可能对涉及到海洋主权、外交争端的重大问题这么随意拍板的。那决策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毛主席在最高决策层讨论领海问题,在《毛泽东年谱》的记载中,只有两处。《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三卷,419页记载:

1958年8月22日下午,在北戴河一号楼讨论领海问题和炮击金门问题。参加人员有:毛、刘、周、朱、陈、林、邓七大常委,还有彭德怀、黄克诚、陈伯达、胡乔木、叶飞、柯庆施、李井泉、陶铸、王任重、欧阳钦、林铁、张德生。毛主席对叶飞说照你们说的计划打,并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会议并没有对领海问题做出结论,而是记载:同日,毛泽东提出请两个法律专家到北戴河来。随后来到北戴河的有周鲠生、倪征𣋉、刘泽荣。

可见领海问题是炮击金门的附带问题,笔者分析,是考虑到美军可能会干预,要给美军划红线,就要明确领海。当天会议同意了作战方案,但是领海距离涉及国际法问题较多,不能贸然定板,已经属于外交细节,不做纠缠。

420页记载:

1958年8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实施了大规模炮击。同日下午,在北戴河一号楼召开会议,讨论领海问题,周恩来、周鲠生、倪征𣋉、刘泽荣、乔冠华、雷英夫等出席。会议结束后与周恩来谈话。

这次出席会议的人数较少,法律专家参加会议,就是确定细节,所谓拍板12海里的决策就应该是这次会议上发生的。

这次会议是怎样讨论的,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毛主席是不是因为岸防炮的射程确定的领海距离呢?

华侨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刘泽荣事迹选编》第三章第三节“奉毛主席召见报告领海问题”详细记载了这个过程,据此书注释,这一部分选自“《环球视野》摘自《世界报》”。简单说一下刘泽荣,刘泽荣是旅俄华侨,十月革命后曾组织救助流落俄国的中国派遣劳工。他亲自登门拜访过列宁,获得列宁手写授权书,让流落街头的中国劳工能够在十月革命后获得食品券。他前后三次见过列宁,曾被选为彼得堡苏维埃成员。后回国,刘泽荣长期从事国际法研究,是我国国际法、边境问题的活字典,和远东国际法庭检察官梅汝璈并列为外交部两大专家。

书中记载,1958年8月22日上午,刘泽荣接到通知,准备当天下午去北戴河开会,刘泽荣和章汉夫、乔冠华、倪征𣋉一同在西郊机场坐飞机到北戴河。当天下午并没有开会,而是在8月23日下午,几位专家在乔冠华的陪同下,来到一号楼,等到晚上8点会议开始。这符合毛主席的作息习惯。

会上毛主席主动提出探究一下领海主权问题。主要回答者是倪征𣋉和刘泽荣,解释了领海的概念,讲解了领海基线确定的三种方法,特别讲述了当时世界上主要的两种领海宽度的现状,当时有3海里和12海里两种宽度,帝国主义强国都希望弱国按3海里划线,便于航行和掠夺。反之,弱国都希望按较宽的12海里划线,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利益。毛主席还询问了渤海是不是内海,以及大陆架相关法律问题。会议讨论时地上铺了一张巨大的地图,毛主席也跟大家一样蹲着看地图。最后毛主席笑着站起来自言自语说:”应当有个较宽的领海。”

这个过程的回忆文章和正史年谱记载吻合,基本能说明我国12海里领海宽度的决策由来。不是毛主席按岸防炮射程拍的板,领海宽度的国际惯例早已有之,更不是我国创造了12海里的标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