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情系列(187)——回忆1977年的夏季

    北京进入6月份后,出现了几个温度大于37摄氏度的高温天。由于空气湿度不大(白天小于30%),因此只是燥热,倒不至于进入“桑拿”状态。

    这不禁令我想起48年前——1977年时的夏季。也是如此燥热;有时甚至比37摄氏度还要高上几摄氏度。

    那时,我在农林局的良乡蚕种场桑园队修理地球。越是热天,越是要去桑园耪地。据说,通过破坏土壤表面的毛细孔,减少水分蒸发,达到(土壤)保墒效果。桑树地里密不透风,别说耪地了,往地头一站,这汗就不停地往外冒。场领导没少给大伙儿发仁丹,十滴水(那时,《藿香正气水》不多见)。

    桑园队把作息时间改成早5点到10点,下午15点到18点。反正名义上干够8小时即可。其实,真正出活的时间段,就是5点到吃早饭时的7点这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大伙儿坐在阴凉地侃大山,打扑克……

    那时,电风扇都是奢侈品。别说普通老百姓没有,就连国家机关也没有配备。实在是热得不行了,于是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机关改为半天工作制;下午,放假。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

    而我呐,每天中午吃完饭,夹着蚊帐、蒲草凉席、床单和枕头,到室外有高达十多米的杨树遮阳,室内则高达3.5米、面积在20平米以上、屋顶是起脊铺瓦的养蚕室里午睡。利用养蚕铁架子拴好蚊帐(防讨厌的苍蝇),水泥地凉凉的,南北窗户打开,不时有穿堂风吹过……美美地可以睡上2、3个小时。足以弥补每天晚上热得没有在零点以前睡过觉造成的睡眠欠佳缺憾。

    至于晚上嘛。临睡觉前,穿着短裤,跑到猪圈。那里有给猪舍冲洗的胶皮管。架起来,打开水龙头。美美地洗个凉水澡。直到浑身有了凉意,赶紧擦干净,回到宿舍。乘着浑身发凉,转进闷热的蚊帐里,躺在凉席上就不敢动了。一觉闷到醒。此时,凉席上会有一个人形湿状。

    现在,电风扇已经过时,代之为空调。咱再也不怕炎热喽!

500

这是1979年6月13日傍晚拍摄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