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先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支持

我来说点真心感悟,也许有点离经叛道,但绝对是理性思考,并且是为国家考虑。

首先立论:当下中国股市不该操心过多别的,也不该只想着服务这个那个,中国股市把自己照顾好,让投资者满意,通过提振投资者信心来提振全社会信心,进而推动社会消费和经济发展,这才是时代走到今天,真正需要中国股市做的。陷入在股市服务实体的传统思维,很可能已经因为时代发展而不合时宜,最终效果也可能两败俱伤。

一、没有股市中国科技也可以发展,真科技不缺少资本追捧,真科技企业未必需要融资,科技企业的创投套现也未必非得让中国股市买单。

首先,没有A股中国科技也可以发展,首先国家始终在投资很多硬核科技,相当多甚至大部分的核心科技实际上是国家投资实现的,其次最大最牛的中国科技企业华为至今没有上市,不妨碍人家科技发展。

其次,真科技不缺少资本追捧,现在全球和中国都是资本过剩,pe机构的钱多而真正创新的科技稀缺,如果一个企业真的科技很牛,绝对不缺少资本追捧,股市不过是设计来为这些资本买单,股市本身并不直接支持初创企业。

再次,真科技企业未必需要融资,第一个例子华为我已经举了,我再说一个字节,也是通过算法等科技实现全球发展,人家没有融资就靠着自身本事发展到今天。

最后,科技企业创投的套现未必需要中国股市买单。真牛的企业有的是全球资本买单。很多人遗憾阿里腾讯这些创投奇迹最终富了外资,却没让国内资本分润太多,但你要想到,不管内资外资,这些在中国发展的企业最后还是造福了中国人民的实体经济和实际生活。而为了所谓的这些遗憾,我们承受了多少所谓科技企业在中国股市的圈钱丑恶。中国可以让外资来建厂赚钱,最终是把实体和就业机会留在本土,为什么不可以以同样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内发展的科技企业呢

二、中国股市本身处于困难,长期负回报导致市场信用濒于破产,修复信用和信心是当务之急,照顾好自己就已经是最好,而照顾好自己也一定能帮到实体经济。

这个就不多说了,一二月份我多次在观网发布文章,核心原因是因为当时感受到市场下跌严重影响了市场信用,而市场信用则影响了整个国家信用(因为市场是国家背书的,大多数投资者是信任国家才来这里,而过多的腐败和乱象让投资者对市场绝望,进而质疑市场设立的本意,这就触及到灵魂问题,危及国家信用了)。当时类似的情况还有彩票,就不展开了,国家信用出现风险,让我这种十几年的自干五无法忍受,才是我发声的核心原因。

现在,指数又连续回调了一个月,考虑到前期大盘指标股强势,所以实际多数个股走势调整更久,整个市场实际表现要比指数更弱势。现在比几个月前强的地方,是由于监管姿态所以空头不敢真正动手,但是市场信心依然很脆弱。加上由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压力加大等问题加大了市场困难,中国股市可以说依然脆弱,别人天天新高也带不动中国股市,这种表现又反过来影响了市场信心和形象(信用)。持续的缩量反应了参与的市场资金越来越少。

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如何通过对市场的信心来实现对于实体经济的信心?如果做个对比,美国的经济真的那么好?未必。但是股市上涨带给全民安稳的心理预期,就可以帮助他们应对通胀,继续维系金融霸权,甚至持续高息政策来施压中国。

三、充分认识到时代发展导致股市和实体的关系变化,认识到比科技更需要帮扶的是股市本身,积极思考股市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未来。

我们的体制内都是很敬业的,在股民们依然操心市场信用和信心,献计献策的时候,https://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1216492,他们按照制度设计,强调服务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并不奇怪,甚至天经地义。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世界上哪有永恒不变的生产关系和定位,哪有永远不变的规则和制度。

现在的中国到底是缺乏科技还是缺乏市场?个人觉得更加缺乏的其实是市场,中国其实不缺科技,只是很多科技内卷的没了科技的溢价,就算是美帝热捧的AI,到中国来也大概率是成为提高制造业的工具,但提高效率后制造出的终端产品,他们的市场呢?中国未来会越来越不缺科技,但是市场却会越来越成为桎梏,因为需求跟不上,其中内需长期拉胯是个关键。

中国科技真的缺乏资金支持吗?其实之前也说了,并不缺

出牌的顺序应该是什么?都说注册制应该先严刑峻法然后再搞,实际上是先注册现在恶补严监管。那么现在是应该先让市场休养生息,修复信用和信心,然后再去支持科技,还是先去支持科技,指望哪天科技能够反哺市场呢?

我想,任何一个老股民都知道答案是什么。

中国股市已经被伤害的太深太久,从上市公司到券商,从公募到私募各种投资机构,信用和形象基本也都已经破产,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少,现在唯一还承载一点希望的是新任的主席,希望领导们能够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到真正应该帮扶的对象是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