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也好,外循环也好,最终都要尊重比较优势原则

【本文来自《第二次中国冲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巡山老腰
  • 不明白,内循环怎么就成了家庭作坊了?怎么就回到原始社会了?怎么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个回答还不如让我去看小岛经济学那个朋友。我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不依赖出口经济是不是依然能让我们的财富能够积累,让人民富足,这个问题其实往大了说就是地球如果不和外星人贸易是不是就会穷死?没有发展空间?

内循环也好,外循环也好,最终都要尊重比较优势原则。也就是说“我的产品比你的价廉物美,你有钱买我的产品”。

这要求循环内的经济体做到对等的差异化,才谈得上“我的卖给你,你的卖给我,大家都赚钱”。所以经济同质化是循环不起来的,只能大鱼吃小鱼;经济中存在大量低消费能力群体也是循环不起来的,低消费能力群体三下两下就没钱继续消费了。只有整体经济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各部分都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具有充足的多样化,才能循环起来。中国现在做到了多样化和比较优势,但整体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还在路上,强势产业/地区和弱势产业/地区的差距还是太大。

欧美是通过价格人为提高来拔高弱势产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比如服务、农业、受到保护的落后制造业等。这是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手段做到的。欧美一般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不能打,只能靠廉价进口对冲补贴成本,但这也只有美元、欧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超过生产力所代表的币值为基础的。你可以用为什么一个LV包可以换一辆入门级汽车或者普通人家一年的吃喝用来理解扭曲的美欧币值问题。

一切贸易最终要回到物物交换,货币只是中介。当货币替代“物”成为交换的主体,这就形成财富的单向流动。美欧通过人为拔高币值而“赚了便宜”,似乎单靠印钱就能交换具有真实使用价值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在承受财富转移的痛苦。这不是说中国的财富积累主要来自于美欧的转移,但确实有转移的成分。如果有印钱就能无限换货这样的经济永动机,美欧还焦虑什么?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接近理想市场经济的地方,人民币的币值甚至有所低估,但国内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贫富不均依然很大,消费能力分布不均。这意味着外循环依然是维持经济发展必要的动力

全部专栏